微信扫一扫
2 0 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龙门县委书记、县长范志益表示,该县今年将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招商选资促进年、全 面 改 革 攻 坚年、乡镇党建提升年、作风建设加强年“五个年”活动,力争到“十三五”期末G D P达3 0 0亿元,年均增长11%,比2 0 10年翻两番,5年固定资产投资达5 0 0亿元;人均GD P增长10 %以上,赶超全省平均水平。
突出“两个发展核心”
“十二五”期间,龙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64亿元,人均G D P5万元,超全国平均水平。
“十三五”龙门将如何发展?《中共龙门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报告》(下称“《报告》”)提出“两个发展核心”:坚持一个核心目标,即与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力争到“十三五”期末G D P达300亿元,年均增长11%,比2010年翻两番,5年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50 0亿元;人均G D P增长10%以上,赶超全省平均水平。突出一个核心要求,即新常态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科学谋划和推进“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发展,关键要把握好这个大势;要着眼新常态新要求,把主动适应、深刻把握新常态作为前提和基础,把引领新常态作为责任和担当,努力在新常态下有新定位、新状态、新动力、新作为。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报告》还提出了“十三五”时期龙门县的发展理念,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发展实践的全过程,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着力解决创新要素不足、创新驱动能力弱的问题,加快培育新动力、构建产业新体系,实现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扬生态之长和补工业等短板同步,推动重点区域发展与促进全域融合发展同步,城镇扩容提质与新农村建设同步,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做到扬长补短、统筹互动、融合并进。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依托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发展,落实全域旅游规划,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保护好山好水好空气,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全面对接珠三角发达地区,积极推动交通、产业、经贸、人文等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全方位互动融合,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市的战略,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继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突出教育、医疗、扶贫三大重点,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全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必须放大“三大优势”
总结“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优势及发展经验,结合全县实际情况,龙门县注重扬长避短寻求发展新路径。
《报告》提出,必须放大“三大优势”。要放大生态环境新优势,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为要求,提升生态质量和生态产业水平,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绿色化,在全市率先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更大贡献。要放大特色产业新优势,大力推动生态旅游、特色文化和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把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质调优、效益调高,增强特色竞争优势。要放大文明和谐新优势,持续加大文明创建力度,积极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快民生事业发展,扎实推进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一区四园”建设
目前制约龙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是工业、创新、交通、人才、城镇化建设。龙门县提出,“十三五”时期要补工业之短,聚焦政策、聚合要素,聚力发展,切实加快“一区四园”以及惠州产业转移园区至平陵金龙大道沿线工业走廊建设,同时推动水泥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壮大经济规模。要补创新之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搭建创新平台,积极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计划,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创新发展。要补交通之短,科学编制龙门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3条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省道、县道升级改造等为重点,加快“五横六纵一环”干线公路网建设,优化县域交通网络,更好地承接广州、深圳、东莞及惠州其他发达县区等辐射。要补人才之短,强化党管人才工作,坚持培育人才与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与关心人才相结合,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式方法,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要补城镇化之短,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布局调整推进城市化进程,完善“一主、一副、三轴”的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永汉南昆山为辅,分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龙门全域旅游“崭露头角”
力争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近年来,龙门县通过推进全域景观化,按照县域即景区的发展理念,着力使文化、农业、养生等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旅游综合环境的整体提升,全域旅游崭露头角。据悉,龙门县将实施旅游“三年152”计划,推动城乡旅游融合发展,力促旅游产业二次腾飞,力争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全县有景区17处景点30个
龙门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6.09%,其中南昆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8.3%。该县地热温泉星罗棋布,自北向南绵延,是国土资源部授予的全国首批、全省首个“中国温泉之乡”,并获得“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广东省生态县”、“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旅游特色县”、“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县”、“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广东游客最佳自驾游目的地”等多项殊荣。2015年又被评为广东省2014-2015年度“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连续5年获此殊荣。
近年来,龙门大力发展旅游业,构建了以森林度假和温泉养生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群,形成了“森林度假”、“温泉养生”、“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四大旅游板块,板块之间互相联动,发展相得益彰。全县共有旅游景区17处,景点30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4个,国家3A级景区1个。去年接待游客816.9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6%和15.04%。
“龙门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日前,龙门县委书记、县长范志益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龙门将着力推进旅游业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加快万洞生态旅游等18宗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现代旅游精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做出优势。
全域旅游促产业升级发展
范志益表示,在做优旅游产业方面,龙门按照融入生态、养生、智慧、高端、文化元素的要求,积极构建“1+2+8”全域旅游格局,实施旅游“三年152”计划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力争今年接待游客量超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5亿元以上。同时,挖掘农业、文化等特色资源,鼓励“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等发展模式,打造“龙门客栈”、“龙门宴”两大特色品牌,创新发展美食购物游、古镇古村游、文化体验游等新业态。强化对温泉行业的统筹规划,有序开发温泉资源。要全力打造智慧旅游,积极研究全县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服务管理数字化系统,建设旅游双语网站、智慧旅游导览图、升级旅游公众平台,全面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充分挖掘旅游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