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乡村治污好营销:不妨再多些“小西湖”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政府机关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乡村治污好营销:不妨再多些“小西湖”

转载 龙门视窗2016/04/18 18:38:3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280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池塘是乡村记忆的重要符号。《东江时报》15日报道,龙门县平陵镇光镇村紧邻平陵圩镇,饮食店多,污水处理难度大。过去,村民生活污水直排,黑臭水沟水塘随处可见。近年来,在惠州市委办扶贫“双到”驻村工作组的组织和支持推动下,光镇村积极开展 “美丽乡村 清水治污”行动。2015年底,该村相继修建了15个微型分散式复合型人工湿地,出现“水草丰美、鱼翔浅底”景象,村民们欣慰地说,村里面有了“小西湖”。

一些乡村之所以让人觉得回不去,是因为还没发展起来,污染、破坏已经走在前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连原有的“质朴”都保留不下来了。自然环境被破坏,无疑让乡村少了乐趣,多了隐忧。就用水而言,一些村庄还没长大,就已衰老,“水”字变得难写。

污水处理一直是生活难题。大至国际大都市,小至偏远小山村,污水都有可能成为发展的路障,也有可能成为毁掉一幅绝美山水画的污点。如今在生活尚算“传统”的乡镇,居民也普遍用上抽水马桶、洗衣机,生活看似越来越滋润。但由此而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往何处去,会产生哪些负面效应,很多时候让人没勇气追问。有数据指出,全国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严重,成为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加剧了淡水资源的危机。

龙门县平陵光镇村的漂亮逆袭,那感觉好比看电影时,那股看似不可一世、横行无忌的邪恶力量遇到了对手。那个“小西湖”是人们相机取景框中的 “西湖”,更是乡村生态平衡层面的 “西湖”——— 后者颇具“技术革命”意义,它在乡村污水仍然令人头疼的今天显得那么亲切、那么迫切。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西湖或许可以代表“惠州美”最高水平,但不是平均水平。今年初召开的惠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确定,惠州将在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全国快三年,比全省快一年。众所周知,“全面小康”意味着不能只顾吃穿,不顾环境;也意味着不能让此地漂亮如画,彼地不堪入目。

因此,“小西湖”作为乡村生态环境修复的成功案例,具备很大借鉴推广价值。或许你会说,在一个村子里搞“小西湖”涉及到钱,也涉及到用地、风俗等,谈何容易?新闻提到光镇村建设“小西湖”中的细节很有意思:对人工湿地、生态修复的做法,光镇村村民一开始将信将疑。后来,村里组织村民前往博罗县参观已建成的人工微型小湿地,认为效果很好,大家对这种治污技术颇有信心,有村民主动要求将小湿地项目建在自己住家小院内。这应了商品经济的一句流行语:产品是最好的营销。如今乡村污水处理方面又有了光镇村“小西湖”这一成功“产品”,就算哪家还有难念的经,也应当变得容易才是。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