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县区“一把手”访谈】 龙门县委书记范志益 筑龙门新巢 引鹏城金凤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政府机关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县区“一把手”访谈】 龙门县委书记范志益 筑龙门新巢 引鹏城金凤

转载 龙门视窗2016/06/15 12:57:2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龙门视窗 585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创新驱动”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6月1日,在接受南方都市报“创新驱动对标深圳”采访组采访时,龙门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范志益认为,龙门与先进发达地区最根本的差距在于创新的差距。为了尽快缩短这种差距,龙门已经制定了《龙门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方案》,并在抓紧落实中。范志益认为,龙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但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而且是龙门自身加快发展转型、缩小发展差距的迫切需要。

龙门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范志益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组专访

在龙门县制定的相关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龙门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六大行动”,即:创新体系建设行动、创新能力跃升行动、创新产业培育行动、创新动力激发行动、创新成果燎原行动、创新环境优化行动。

为此龙门还制定了具体的任务目标。到2017年,全县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 D P )比重达1 .2%以上;专利申请量达424件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3.69件以上;建立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家;孵化器面积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5家;省级专业镇总量达到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到2020年,全县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市要求水平。

范志益指出,“对标深圳”是今年市党代会明确的一个核心标杆,对龙门来说是重要的机遇。随着武深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龙门与深圳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小。同时,龙门生态优良,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相对充足,特别是惠州产业转移园区已有新型电子信息、制药、汽配等一批项目相继立项、建设、投产,园区产业集群将加快形成。作为省级产业转移示范园和惠州市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第二圈层的7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之一,惠州产业转移园区产业集聚优势将更为明显。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龙门将加快推进与深圳在先进理念、科学规划、创新经验、改革思路、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对接,主动接受深圳辐射带动,有效承接深圳产业和科技转移、辐射和扩散,更好地接受深圳外溢的高新技术和产业。

龙门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范志益

对话

完善“四大体系”

建立全孵化链条

南都:“创新驱动”是目前惠州全市上下的共识,那么龙门在这项工作上提出了什么相关目标和要求?

范志益:创新是龙门加快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我们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完善“四大体系”,即: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产学研结合为主线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重点的服务创新体系;以科技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制度创新体系,着力解决创新要素不足、创新驱动能力弱的问题,实现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和总抓手落到实处。

创新驱动发展根本目标是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龙门县产业单薄,工业短板明显,传统工业面临着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双重压力。

美丽龙门--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现在龙门的产业基础还是比较差,产业结构比较单薄。如果从产业来说,旅游就是第一大产业,还有就是农业和一些工业,还没有形成产业链。传统水泥建材、竹木加工产业等虽然产量不少,但产值不高。

所以,龙门一方面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技术创新,增强行业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在新兴产业上培育新特色,大力发展新型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同时建设好创新平台,包括园区和专业镇建设,以及支持企业以多种模式建立科技研发机构,打造“创业苗圃(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孵化链条。

凸显交通区位优势

筑好产业对接平台

南都:针对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对标深圳”发展战略,您认为这会给龙门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

范志益:龙门以前交通不便,虽然也是珠三角,但有点被边缘化。现在交通越来越便捷了。武深高速通车后,龙门去往深圳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广河高速更是拉近了龙门和广州之间的距离。可以说,交通基础设施的更新完善,这就是龙门的一个重大机遇。同时,龙门生态优良,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相对充足,特别是惠州产业转移园区已有电子信息、制药、汽配等一批项目相继立项、建设、投产,园区产业集群将加快形成。我们将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对标深圳”的部署,认真落实好陈奕威书记对龙门提出的“扬生态之长、补工业之短”的指示要求,以发挥比较优势吸引对接,以改革创新激活对接,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接受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

南都:想要对接深圳,承接一些“溢出项目”,龙门创造了哪些条件来吸引这些项目落地?

范志益:“对标深圳”,龙门首先要加快推进武深高速公路龙门段的建设,并尽快启动惠龙高速公路的建设,在交通基础设施上对接深圳。龙门是未来五年全市公路交通建设的主战场。目前广河高速、大广高速龙门段已建成通车。按照国家、省、市、县的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县还有武深高速、汕湛高速、韶惠高速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到“十三五”末,全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09公里,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同时,我们还要加快“一区四园”以及惠州产业转移园区至平陵工业走廊的建设,筑好产业对接平台,目前,我们正通过整合园区北片区资源,推动园区至平陵金龙大道沿线工业走廊规划建设,向北片区和平陵集聚区扩园7000多亩,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另外还要加快产业转移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为深圳“溢出项目”提供孵化实验和生产基地,形成“深圳孵化,龙门落地”。

园区-美律电子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龙门还要进一步完善推动创新驱动的相关政策举措,在企业服务、办事效率上对标特区效率,为创新企业落户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我们部署开展了“项目建设提速年”、“招商选资促进年”、“全面改革攻坚年”、“乡镇党建提升年”、“作风建设加强年”“五个年”活动,进一步加大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持续推动企业服务和项目建设落户攻坚,切实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打造优质高效法治的政务环境。特别是我们即将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龙38条”系列“干货”措施,既促进本地民营企业发展,也着力吸引外地高科技民营企业落户,掀起龙门创新创业发展的高潮。

筛选重点企业

蹲点深圳招商

南都:既然说到要主动对接深圳,承接深圳的溢出项目,那么龙门目前开展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范志益:“对标深圳”是惠州市今年抓项目落实和招商选资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龙门县高度重视“对标深圳”工作,采取措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对标深圳”招商选资活动。尤其是充分利用在深圳设立的龙门招商联络点“蹲点招商”,搭建起深圳区域招商选资平台,逐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格局,有梯队、有步骤地布局龙门招商网络,实现精准招商。

为了有针对性地招商,我们深入了解深圳各区的优势产业和分布情况,派出专人搜集整理出深圳各区在国际、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优势产业,列出各优势产业在深圳哪个区或园区;与此同时还紧紧围绕龙门县产业规划,结合深圳区域优势产业,提出龙门县在深圳哪个区、哪些产业开展招商;对于拟对接的目标企业,根据筛选确定的重点招商产业,筛选出大型龙头骨干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及高新技术企业等拟重点对接的目标企业,提出与目标企业合作的主要内容;除了这些动作之外,我们还依托深圳商协会,围绕深圳招商的产业和企业,筛选出合作的商协会。

从目前来看,这些工作都还是卓有成效的,2016年1-5月,龙门初步与10家深圳企业进行了接洽(其中工业7宗,旅游3宗),合同利用资金53.7亿元。

五千万扶持金

引导企业落户

南都:龙门的自然环境在省内都是排前列,造就了旅游业的兴旺。那么在招商引资产业引进上是否会有所取舍?

范志益:虽然说龙门努力对接深圳,加强招商选资,但肯定也要明确自身的定位,不是什么项目都承接的。发展产业必须守住生态这条底线。那些被淘汰的,落后的,有污染的产能都不要。从我们目前的定位上主要也是想在生态旅游、健康养生,以及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这些产业上努力对接。为了能够吸引到这些相关产业落户龙门,目前我们也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将会拿出5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引导符合我们产业定位的企业加快落户。

南昆山生态保护区

目前我们的招商选资就要抓住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调整放宽的机遇,放眼国内外,在招商选资中,盯紧深圳、东莞,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尤其是引进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发展潜力好、市场前景广的高新技术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我们今后招商选资的目标指标,一定要有这样的要求。同时,要以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为重点,抓好后备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存量。

南都:招商引资时会对产业有所筛选,那么作为一个生态县,对于传统的资源型产业,比如水泥产业等,如何继续推进转型升级?

范志益:在过去交通路网不发达的时候,利用资源发展产业也是一种发展经济的措施,但是到了现在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是十分迫切的课题。资源是有限的,而且生态环境也需要大力保护,那么这些已有的资源型产业怎么办?我们目前的做法就是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

按照既定的部署,龙门县每年要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0宗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32%左右,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改投资将要完成16亿元以上。这其中三家水泥厂就差不多要用4 .5亿元来进行余热发电、脱硫脱硝、设备更新、智能化改造等技术改造。

除了水泥产业,龙门的竹木加工虽然产值不高但是产量却不小,不过目前也是处于一种传统的加工模式,没有流水线和现代化厂房。按照我们技改的行动计划,对于这些传统产业我们准备在个别乡镇设置竹木加工产业集中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产业集中区,然后通过技改资金引导这些传统企业更新现代化的设备,从而引导企业转型,推动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建设。

坚持因人制宜

实行一才一策

南都:我们都知道,“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对标深圳”也需要“人才对标”,惠州现在最缺的也是人才。那么,龙门是如何补人才短板的?

范志益:人才紧缺是龙门发展的“五大短板”之一,具有更强的紧迫性。一方面,我们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在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现有人才培养,坚持因人制宜、一才一策,对各类人才量身定制成长计划,加大人才交流使用力度。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联合或独立办学的途径,大力争取引进技术学院落户,为龙门培养人才。目前,我县正在研究制定《龙门县“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出台《龙门县人才服务工作实施办法》、《龙门县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方案》、《龙门县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人才引进、培养、服务措施,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和公平公正的人才环境,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人才的待遇,建设“人才公寓”,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重点引进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旅游、医疗卫生、高级教师等人才,培养本土文化艺术、农技等人才,结合龙门实际有针对性地力补人才短板。此外,当前科技人才的流动性强,随着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我们还要用周边发达地区的流动型人才,招聘技术顾问。

专题策划/统筹:

刘岸然 祝勇 蔡雯

采写:南都记者 李鹏

摄影:南都记者 田飞

编辑:李立君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