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舞貔貅灵动 奇石栩栩如生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舞貔貅灵动 奇石栩栩如生

转载 龙门视窗2016/08/25 13:52:0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259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舞貔貅吸引大批市民观赏。

  ▲舞貔貅吸引大批市民观赏。

 ▲不少市民前来一睹龙门奇石。

▲不少市民前来一睹龙门奇石。

在为期5天的2016南国书香节暨第六届惠州书展上,龙门县携龙门农民画及其衍生产品、永汉舞貔貅、龙门奇石等特色民俗和文化产品亮相展厅,吸引许多观众驻足参观。

舞貔貅诙谐看乐了观众

  “咚咚锵、咚咚锵……”从南国书香节龙门展厅传来的阵阵锣鼓声吸引了很多观众。原来,来自龙门县永汉镇王赛春堂的貔貅队在表演传统民俗舞貔貅。只见一只戴着类似猫头鹰面具的貔貅,正与“大头佛”沙和尚以及“小猴”孙悟空两人,配合现场打锣鼓镲的节奏,时而嬉戏玩耍、时而争抢打斗,诙谐的动作引发观众阵阵笑声。据介绍,舞貔貅表演的情节讲述了孙悟空和沙和尚在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时,降服一只在民间作恶的貔貅的故事。

表演完舞貔貅后,队员们还轮番上阵表演梅花拳术。在扎好马步抱拳问好后,队员大喊一声,同时手脚一抬起,起跳、出拳、踢腿,时而辗转腾挪,时而健步如飞,那蓄势如开弓,发劲似射箭的一招一式引得在场观众连连叫好。不少观众还纷纷拿起手机、相机全程录像。

舞貔貅的总指挥王家寿告诉记者,他们来自永汉镇寮田村红卫村民小组,舞貔貅是村里的传统表演,距今已有300多年。因貔貅长相为猫头狮身,当地人又称之为“猫头佛”、“客家狮”。每逢春节、元宵和其他喜庆日子,村里都要舞貔貅,表达驱邪逐疫、迎新纳福的愿望。

奇石千姿百态鬼斧神工

  在这次南国书香节中,龙门县还首次展示了龙门的奇石文化。记者在现场看到,各种大小不一、千姿百态的石头陈列在展厅内,形状如绵羊、猴子、母鸡、水牛等,栩栩如生,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块石头不仅色彩与形态都与扣肉极为相像,就连猪肉上的毛孔也清晰可见,看到后觉得肚子饿。”在一块叫作“东坡扣肉”的黄蜡石前,市民张大爷驻足多时。他是一位字画和奇石的爱好者,这次南国书香节他除了参观,还准备来“淘宝”,并趁此机会与爱好者们交流。

龙门县观赏石协会副会长苏志雄介绍,这次是该协会第一次参加南国书香节,参展的观赏石精品是在30多位协会会员中海选出的精品,共50多件,包括龙门本土黄蜡石、水冲石、图案石等观赏石种,有不少曾在国家级、省级观赏石展中获奖。

苏志雄介绍,龙门观赏石种丰富,希望通过这次南国书香节活动,向外界推介龙门独特的赏石资源和品种,使更多人了解“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龙门奇石。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吴晋翔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