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央视报道龙门瑶乡“舞火狗”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央视报道龙门瑶乡“舞火狗”

转载 龙门视窗2016/09/19 16:20:0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375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本报讯 (记者黄宇翔)9月15日19时5分许,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CCTV4)“2016传奇中国节·中秋”特别节目以《广东惠州:蓝田瑶族“舞火狗” 围火歌舞感恩生活》为题,报道了龙门县蓝田瑶族人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晚上,围着篝火、跳舞唱歌的习俗——— “舞火狗”,报道时长3分45秒。

据介绍,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个特定的晚上,以少女为主要参加者形成了社会性的群体活动,特定祠堂、禾堂、菜园等祭拜地点,都蕴含了蓝田瑶族少女成年后必须掌握的生活工作技能,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一习俗的背后是蓝田瑶族人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

“舞火狗”是蓝田瑶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也是岭南民族文化发展变迁的一块活化石。根据当地民俗,每个瑶族少女要参加两三次“舞火狗”才能谈婚论嫁。所以,它既是蓝田瑶族一项祭祀活动,也是瑶族少女的成年礼,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5月,“舞火狗”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舞火狗”民俗风情歌舞系列则被列入广东省2014年群众文化重点活动项目,也是龙门县继农民画品牌之后的又一特色文化品牌,去年11月开始在龙门巡演。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