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行家”……
“师傅一天的传授,比我自己琢磨好几天学到的技巧都多”……
10月28日,深秋的午后,惠州市龙门县平陵镇的大街上凉风四起,可在平陵供电所的会议室里,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营配班的班员们围坐一堂,大家一边交流着业务经验,一边开展着“师徒对垒”。
“师徒结对”工作已成为平陵供电所的一种“新常态”
原来,从去年开始,为提高青年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平陵供电所开展了“师徒传帮带”活动,在班组内选取工作经验丰富、技能突出的老员工作为导师,选取初入工作岗位、但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员工作为徒弟,以“师徒结对”形式搭建学习平台。
或许,在电力工作者看来“师徒结对”并不新鲜,但定期召开“师徒分享会”,既交流业务得失、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动,则是平陵供电所的创新“自选动作”。
师徒分享会:
徒弟有“缺失”,可找师傅“投诉”
说起平陵镇,在不少人的印象中,这里地处珠江三角洲“大三角”的边缘,是进入龙门县城“必经之地”,素有龙门县“东大门”之称。依靠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多年来,平陵镇通过发展水泥、碳酸钙、石灰等建材工业,形成了以水泥、碳酸钙、石灰建材为主,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为辅的产业体系。
诚然,作为当地电力线路设备的“管家”,平陵供电所的保电任务是不轻松的。更显紧要的是,类似于其他一些供电所,平陵供电所也潜存着技术能手“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技术娴熟的老师傅年龄不断增大,新近入职的员工对技能掌握不熟悉。
“从2015年开始,我们所里开始推行师徒结对合同制,为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与青年员工搭建一个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平陵供电所所长杨新添说。
“师徒结对”工作已成为平陵供电所的一种“新常态”。
只是,平陵供电所的“师徒结对”,在方式和内涵上却大有不同。
平陵供电所改变了以往“师徒协议”只针对徒弟的做法,不仅对徒弟的培养成长有一个长远、细致的规划,与此同时,还对师傅新技能的提升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此促进师徒二人共同进步。
“目前,所里共有4个带过徒弟的老师傅,为了最大限度激发师傅‘传帮带’的活力,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小创新。”杨新添透露,定期召开“师徒分享会”就是平陵所的“自选动作”。
在每季度召开的“师徒分享会”上,各结对的师徒不仅要在会上与大家交流业务经验,还要师徒各自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且批评是“交叉式”的。
“什么叫‘交叉式’批评,就是某个徒弟在工作中有缺失,其他师傅可以向其结对师傅投诉,甚至是对结对师傅进行批评。”杨所长坦言,“分享会”看似严肃,实则气氛轻松、活跃,因为大家的“批评”都是善意且有建设性的,无论是谁接受“批评”,都能从中受益,在交流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如此,看似平常的分享交流会,也由过去“灌输式”、“形式化”向“互动式”、“形象化”转变。
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让黄伟忠成为了平陵供电所的党员模范代表。
党员带头教:
既要授本领,又要传品格
无疑,在师徒“分享会”等一系列活动的带动下,平陵镇供电所的青年班员们的“实战”技能有了质的提升,只是,仅有技能上的升级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从推行师徒结对制度之初,就始终强调一个核心:师傅不单是技术上的传授,更要注重思想品德、职业精神的传承。”杨所长说,在挑选“师傅”时,请的都是所里的老党员们“出山”。
如此,师傅们通过自身的“引领、示范、辐射”,引导青年员工正确把握工作方向、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帮助他们真正融入基层所的集体,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加速成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师傅们在业务、思想上传、帮、带,徒弟们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会发挥自身在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帮助师傅们掌握新技术,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学的工作氛围。
“刚来所里时,我真的很茫然,总担心工作做不好,自从跟着师傅学习后,渐渐地,不单是业务上,在思想上也适应了自己的岗位。”身为徒弟的吴勇葵坦言,与自己结对的师傅黄伟忠,不仅是所里的业务骨干,也是一位先进党员代表。
从1980年开始,师傅黄伟忠就开始在平陵供电所工作,历任抄表员、运维班班员、农村抄表组组长、营业班班长、运维班班长、安全员及仓管员。
作为平陵供电所的“老师傅”,黄伟忠一直战斗在基层一线。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一直都是同事们学习的标杆。
杨所长介绍,平陵供电所辖区内共有5条10千伏供电线路,线路总长131公里,另外还有低压线路总长610公里,黄伟忠经常需要外出作业,确保线路安全,这些年来,他的双脚几乎已经踏遍了平陵镇所有的黄泥山路。
当然,基层供电所的班组建设,也不只是“师徒结对”这么简单,班组的每一名成员都是构成供电所肌体的“细胞”。
为了激发全所员工主动投身班组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模范党员的带动作用,从2014年开始,平陵供电所专门开设了“道德讲堂”,定期邀请黄伟忠、刘伟坚等党员代表上台授课,在宣讲模范事迹的同时,提升全所党建工作水平。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张昕 通讯员/彭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