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瑶乡米饼 18年的坚守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瑶乡米饼 18年的坚守

转载 龙门视窗2017/01/18 11:27:1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东江时报 作者:龙门视窗 2768 阅读 0 评论 3 点赞
李志良(右一)一家在制作米饼。

李志良(右一)一家在制作米饼。


龙门很多地方都有过年制作炒米饼的传统。随着农历春节的临近,又是人们忙于制作炒米饼的时候。在龙门县蓝田瑶乡饼厂,瑶族人李志良和妻儿,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将大米翻炒至金黄、碾成米粉,加上糖胶和成米粉团,加入芝麻、花生等馅料,然后用木制米饼模具碾压后敲出,最后将米饼放入烤炉中烤制……每天一早到晚,一家三口在这些制作程序上转个不停。

“以前,每逢春节临近,家家户户会打饼,如今大家基本不打,到饼厂买比较省心省力。”李志良说,18年来,他担心蓝田瑶乡把这拿得出手的“手信”丢了,于是把大家伙不做的活保存下来,虽然收入不是很丰厚,但心里有寄托,过得开心。

创业 深圳辞工返乡做炒米饼

至今年1月,我市惟一一个少数民族乡——— 蓝田瑶族乡已成立30周年,目前有瑶族同胞近万。瑶族乡民李志良的家离蓝田文化广场很近,前面楼房住人,后面厂房生产米饼。每当游客靠近他的家,总是能远远闻到诱人的花生、芝麻香味。

李志良生于1962年,上世纪90年代末期,李志良在深圳打工,跑贸易业务,工友来自五湖四海。每逢过年后,工友们带来家乡的特产,李志良却拿不出像样的东西跟工友分享。“老是吃别人的觉得不好,于是我想,瑶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最后想到了炒米饼。”李志良说,每逢过年,瑶族人家家户户响起打饼声,花生、芝麻、米粉香,飘满整个瑶乡,这是瑶乡特色,将最好的东西拿出来跟朋友分享,也是瑶家儿女热情好客的体现。李志良遂将自家的炒米饼带去厂里,结果大受欢迎。

这段经历让李志良感觉到,如果将瑶乡炒米饼做成一种特产、手信,应该会有市场。说干就干,1999年,李志良辞掉工作,返乡制作炒米饼。平时在家务农的妻子,心灵手巧,成为了李志良的好帮手。

发展 不断钻研做出特色米饼

2000年前后,蓝田瑶族风情游渐渐起色,不少珠三角游客走进蓝田瑶族乡,在体验瑶乡风情的同时,也不忘买些土榨花生油、蜂蜜等特产回去,李志良生产的炒米饼,得到了游客的认可。李志良将一年一度才生产的炒米饼,出现在一年四季,让人随时可以吃上一口。为了突出特色,李志良将自己制作的炒米饼取名“瑶乡咸香米饼”。

但一开始,李志良的炒米饼差点夭折。“我一开始是按照传统大饼,一个米饼的直径是7厘米左右,个头比较大。”李志良发现,这个头比较大的米饼并不好卖,后来他将米饼改小为直径4.5米厘米,使得米饼看起来娇小精致。“同样的制作材料、同样的工艺,同样的味道,但却大受欢迎。”随后,李志良的炒米饼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

此后,李志良还将塑料袋包装和环保盒包装,改为每个米饼都独立包装,包装袋上都印上“瑶乡”二字,使得瑶乡米饼渐传渐远,在龙门一带颇受欢迎。李志良说,“2007年前后,瑶乡米饼还通过惠州进出口公司出口香港、新加坡、荷兰等国家和地区。”

名气的增大背后,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为龙门是制作炒米饼的地区,最近10多年,除了蓝田,龙城、永汉、沙迳等地,饼厂林立,坊间传闻有饼厂三四十家在争夺旅游手信市场。“就是在蓝田,就曾出现4家饼厂。”李志良说,不过凭借特色和坚守,当蓝田其他3家饼厂都关张时,他的饼厂顽强地生存下来。

传承 儿子渐渐成为接班人

李志良的儿子李小虎是个80后,尚未成家。1986年出生的他,对这份传统有着独特的看法。“我们保持这传统的手工制作,用的材料也是当地生产的好东西。”李小虎认为,传统、环保,是瑶乡米饼在市场上的制胜法宝。

李小虎是李志良的小儿子,他的两个姐姐已经嫁人。李小虎曾在广州一所民办高校上学,但大一没有读完便肄业,他认为,学费贵,又学不到东西,倒不如回家帮父亲。2010年,李小虎从广州回家,加入了制饼队伍,渐渐成为父亲的接班人。

毕竟是年轻人,李小虎对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有着与父亲不一样的看法。“我的父母做饼10多年,但一直是家庭作坊式,每天产量多少,赚多少亏多少,从不计算。”李小虎认为,父母这些年赚的钱,虽然看不见,但家里盖了楼房、厂房,这有点像农民耕田有剩余的粮食,收入都转到家庭生活的改善上。

李小虎此前是用小面包车送货、拉材料,最近两年换了一台货车,除了在饼厂做饼,送货、拉材料便是他的主要工作。他想利用互联网拓宽一下市场,但苦于没有技术,只能维持传统的销售模式——— 往特产店送货。

与儿子的苦恼相比,对自己手中的米饼,李志良依旧乐观,他为游客和乡亲而制作着米饼,乐此不疲。“瑶乡只剩下一家饼厂了,我不能不做,如果不做的话,蓝田人走亲戚拿什么做手信呢?”出于原材料、人工成本的考虑,从今年起,他把米饼的价格从8元一斤提到10元一斤,这是十多年来第一次提价。

而李小虎则寄望着正在建设、在蓝田设有出口的武深高速早日通车,该高速南通深圳,北至武汉甚至更远的地方。李小虎希望自己的货车跑得更远,这样,瑶乡米饼才能让更多的人尝到。本组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