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根据龙门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改善民生、促进民生、发展民生实践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民生问题,统筹考虑全县民生需求和财政保障能力。经过多渠道多方式征求意见建议后,梳理筛选出我县2017年十件(类)民生实事共51个项目,主要涵盖底线民生、扶贫、卫生、教育、“三农”、生态、文化、交通、住房、社会治理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总投入约34.46亿元,今年计划投入约14.67亿元。现将十件民生实事51个项目公示如下,请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巩固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继续对全县参保人员进行补助;
2、社会救济,为全县城乡低保、城镇孤老、城乡孤儿、农村五保户等1.7万人定期发放救济金;
3、老年人政府津贴,发放户籍人口从80-89周岁每人每月100元、从90-99周岁每人每月200元、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500元;
4、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按省二级以上标准建设一所综合性社会养老服务场所;
5、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为2.1万水库移民发放补助。
二、加大扶贫济困力度。
1、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5407有劳动力的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加大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帮扶力度,按每人每月补助150元标准发放;
3、重度残疾人护理,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发放护理补贴;
4、解决就业失业提高就业率,努力解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00人等就业问题。
三、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惠民水平。
1、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孕前免费检查率达90%以上;
2、出生缺陷防控,对唐氏筛查、产前结构畸形超声筛查、新生儿代谢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地贫检测等纳入产前检查补助范围;
3、“三院”建设项目,继续推进我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三间医院建设;
4、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推动30间未达标村卫生站纳入今年建设;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到每人每年50.5元;
6、出生缺陷干预中心工程,加快中心建设,尽快投入使用;
7、集贸市场和医疗卫生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对全县行政区域内的22个集贸市场,35家医疗卫生单位的计量器具强制检定。
四、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1、华师附属学校项目,继续推进校区建设,加快实现我县高级学府建成招生;
2、龙门县龙城五小工程,新建一所占地面积49.07亩,可容纳六个年级的公办小学,解决小学学龄儿童就近读书问题;
3、保障边远山区教师生活补助标准,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每月900元;
4、提高公办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义务教育寄宿制公办学校公用经费补助从农村扩大到城市,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200元提高到250元;
5、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对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小学每年每生1000元、初中生每年每生1250元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
五、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1、农村居民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为全县具有农村户籍人数27.4万人,按每人每年2元购买责任保险;
2、完成20宗农村饮水项目,解决偏远山区农村居民饮水难问题;
3、农村4G无线上网覆盖工程,对全县偏远地区的135条行政村进行4G无线基站建设;
4、基站和光纤接入工程,对4G无线网络补覆盖及光纤宽带接驳入户;
5、农村普惠金融“村村通”项目,建设1家征信中心、94条信用村、156个村级金融(保险)服务平台、156个助农取款点;
6、农机购置补贴,对购买机具种类补贴范围的落实资金补助;
7、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农田设施建设规模约2万亩;
8、涉农保险补贴,免费为我县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购买种植保险;并对种植岭南特色水果(荔枝、龙眼、香蕉、木瓜)作物农户和养殖肉鸡农户购买保险进行补助;
9、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约2766万元,涉及农户4.8万户,补贴面积约33万亩;
10、2017年新建配网工程,新建10千伏线路270.8千米,安装配变136台,改造台区269个,架设低压线436.3千米;
11、龙门县智慧县城和农村淘宝“三个中心”建设,推进智慧县域及公益文化服务中心、生态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建设;
12、村道硬底化建设,实现通自然村主要公路路面硬底化建设180公里;
13、龙门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今年建设8个乡镇约11万人通自来水工程。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1、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龙门县麻榨镇凤岗村、南滩村、坑口村、桂村村农村环境整治;
2、“美丽乡村-绿满家园”行动,继续推进建设森林村庄44个;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42座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
4、城乡生活垃圾无缝对接一体化处理项目,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600吨的资源热力电厂;
5、龙门县蓝田河治理工程,加大投入治理河长21公里。
七、提升文化惠民水平。
1、龙门县文化惠民卡制度项目,为基层特殊人群每人每卡200元作为文化消费补贴;
2、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实现全县行政村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
3、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在原有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础上,按照“三个统一”的要求试点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建设;
4、“四馆”建设,龙门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4个新馆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
八、推进道路交通建设。
1、青溪大道改扩建工程,在原有道路进行改建拓宽建设;
2、梨新路道路及排水工程,梨园路至豪源商住楼全长132米、宽18米;
3、沿江东路(水西桥至青溪段)工程,建设路长873米,宽20米,双向2车道;
4、S353线甘香大桥拆除重建工程,重建桥长190米,桥宽12米,双向二车道,按二级公路设计标准建设。
九、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1、惠雅居公租房,项目占地5885平方米,建设公租房90套;
2、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建设2254户农村“最急需改造”泥砖房、危房改造。
十、提高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水平。
1、交通指挥综合应用平台,建设15个交通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点、6个交通LED显示屏以及交通指挥综合应用平台建设;
2、违法犯罪人员DNA数据采集,DNA采集数据3000份,进一步完善犯罪人员信息库管理。
从即日起,龙门县2017年十件(类)民生实事在电视台、龙门县政府门户网站、《惠州日报》、《东江时报》及龙门本地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示,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建议。请于2017年3月7日前将意见建议发到邮箱:db7789440@163.com,或将意见建议寄往龙门县城东门路2号县政府督办,联系人:谭剑锋,联系电话:7789440。
龙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