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龙门已经形成了3个“1.5交通经济圈”。
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建设效果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翻拍
龙门县将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质增效。(资料图片)
龙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8日召开。县委书记范志益等县四套班子成员参加会议,县委副书记、县长陈伟良代表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县政府关于换届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年重点工作安排报告。
今年重点
年底23个省级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报告指出,到2017年底,5407名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3个省级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与此同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质增效,加快推进2万亩现代高标准基本农田和5000亩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完成新一轮省级贫困村通自来水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以及蓝田河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不断提高农村普惠性金融的覆盖面。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规范有序流转土地等生产要素承包经营权。
建立推广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
报告指出,今年龙门县将精心组织开展好“项目投资落地年”活动,继续实行县党政领导挂钩项目、县领导重点督导服务、现场办公会、重大项目党政主要领导挂牌督办等制度,建立推广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扎实推动项目落户服务攻坚。严格落实招商选资“一岗双责”,健全招商队伍和激励机制,制定招商选资年度计划,完善土地资源库、产业链招商图、招商选资路线图;全面对标深圳、对接广州开展靶向招商,大力实施“海绵行动”,实行挂图招商,提高招商实效,全年完成招商选资260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争创品牌企业和名优产品活动,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做强物流生态链,建立良性的物流运营体系;启动建设农村淘宝3.0模式,推动农村淘宝生态服务、创业孵化和文化公益三个中心建设,争创全省首个农村淘宝“智慧县域”。
转移园21宗在建项目力争投产9宗
报告提出,今年,龙门县要加快以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重点的工业发展平台、以环南昆山生态旅游产业园区为重点的旅游发展平台以及以县城和永汉“一主一副”为重点的城镇扩容提质平台建设,培育经济新增长极。
在工业发展平台建设方面,加快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北片区和平陵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区域申报工作。加快惠州产业转移园公共服务中心等22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君悦药业等21宗在建项目建设,力争9宗以上建成投产,力促东出口汽车零配件系列项目等已签约项目动工建设。创新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模式,加快打造龙平工业走廊。
在旅游发展平台建设方面,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十字水度假村三期等23宗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旅游精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
在城镇扩容提质平台建设方面,加强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金龙大道改扩建,拉开“一城两街道”框架;推进县城向东扩展,重点推动6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打造扩容提质示范区。加速发展永汉副中心城区,启动省道119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首期示范段建设,实施竹海景观、市政道路及沿线景观改造,打造扩容提质新亮点。
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超27亿元
报告提出,今年龙门县将全面实施交通公路建设四年“大会战”,配合加快仁深高速龙门段建设;完成汕湛高速龙门段征地拆迁;配合做好惠龙高速、龙恺高速、翁新高速龙门段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启动惠龙高速龙门段控制性工程建设。推动省道355线龙门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动工建设省道353线龙门至水贝段(西环路)、省道244线龙门县城至平陵段、县道221线龙城至天堂山段、新汽车客运站和甘香大桥重建工程等项目。启动县道261线麻榨凤岗至南滩段、县道220线地派至显记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动工建设。完成180公里新农村公路、300处错车道建设,改造危桥62座。全年完成公路交通建设投资超过27亿元。
安排14.67亿元办好10件民生实事
今年,龙门县将安排14.67亿元集中力量办好10件50项民生实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龙城第五小学建设,确保部分建成并秋季招生。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门学校建设,力争秋季招生。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推进新“四馆”建设;稳步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一批省级示范点;完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着力加快“三院”、公共卫生综合服务大楼建设,建成出生缺陷干预中心,加快建设卫生强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成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公租房建设90套、农村危房改造2254户。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宽带接入21000户,新建4G基站271座,公共WIFI覆盖广场、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实现4G进村全覆盖。
新建44个森林村庄和4个镇级森林公园
今年,该县还将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绿色城乡“六大行动”、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完成资源热力电厂建设,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缝对接一体化处理;配套完善城镇污水管网,新建42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继续保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继续开展新一轮绿化龙门大行动,深入实施林业四大重点生态工程,完成碳汇林建设5500亩,新建6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建成1个湿地公园、4个镇级森林公园、44个森林村庄,改造桉树林8000亩。力争在全市率先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链接
去年GDP增幅排名全市第二
报告提出,2016年,龙门县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46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居全市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8.08亿元,增长18.8%,比全市高出10.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双双突破200亿元,分别 增 长 18.9%和19.3%,分别比全市高出11.8和9.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65.53亿元,增长24%;基础设施投资47.13亿元,增长24.9%,分别比全市高出10.5和37.1个百分点。
报告提到,随着龙门县交通、资金、土地等瓶颈逐步破解,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加快,龙门已经形成了3个 “1.5交通经济圈”,即到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发达城市,到盐田港、惠州港、黄埔港三大港口,到白云机场、深圳机场、惠州机场三大机场都仅需1.5个小时车程。未来几年,全县将有8条高速贯通过境,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近240公里,龙门将成为粤中地区的交通枢纽,全面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将成为现实。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黄宇翔通讯员龙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