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县上东村强基础谋产业 发力建设新农村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政府机关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县上东村强基础谋产业 发力建设新农村

转载 龙门视窗2017/06/30 10:19:5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70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自去年全面启动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集中力量脱贫攻坚,迅速掀起新一轮扶贫工作高潮。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9亿元,筹建村扶贫项目506个、户脱贫项目17417个;通过民政救助兜底以及项目、产业、就业扶贫等多种脱贫措施,20367名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市有哪些好经验和好做法?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有何变化?在2017年广东扶贫济困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进部分贫困村和贫困户家中,看看我市实施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效。

傍晚时分,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文化广场上聚集了不少孩子。每天下午放学后,村里的孩子总喜欢到这个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戏耍玩闹。

自去年挂钩帮扶单位市委办进村帮扶以来,上东村的村容村貌大变样,一批“造血式”扶贫项目相继启动,切实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目前,上东村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村庄,发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保户集中安置房成幸福安居工程样板

2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崭新的卫生站、现代化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湿地……上东村村容村貌大变样,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新农村。

“这一年多来,村里的变化太大了。”上东村村民老刘告诉记者,村里不仅村道变宽了,还装上了崭新的路灯,更有现代化的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是文化广场,成为村民茶前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4月市委办进驻帮扶以来,截至去年底,上东村已投入各类资金610万元,新建了卫生站,改扩建2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和村公共服务站,重修被山洪毁坏的江湾陂等。同时,该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增设20个垃圾桶,规划建设13个分散式污水处理湿地,对村道和文化广场进行绿化,并对部分已经硬底化的村道进行亮化,安装太阳能路灯70余盏。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动工建设的村级五保户集中安置房,成为龙门县幸福安居工程的示范样板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项目位于蓝田瑶族乡中心小学上东教学点旁边,距离村文化广场和卫生站约100米处,既方便老人出行和参加文体活动,又方便村医上门照顾。该项目建成后,6户五保户将入住,产权归村委会所有,由村委会集中管理。

实施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村里的环境一天天改变,贫困户的生活也一天天变好。

“去年种的辣椒一亩能卖到7000多元,今年预计也能卖到这个数。”该村贫困户谭海坚告诉记者,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他对脱贫充满信心,相信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为了让谭海坚尽早实现脱贫,帮扶单位联合爱心企业,为谭海坚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一年收益3000多元。此外,帮扶单位还拿出启动资金帮他发展辣椒种植,每年可增加一笔收入。

记者了解到,上东村共有相对贫困户50户192人。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帮扶单位坚持“一户一策”,确保帮扶措施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目前,该村已有20户无劳动能力和15户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实现脱贫,其余15户相对贫困户今年也将全部脱贫。

“产业扶贫是村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保证。我们将重点做好产业扶贫工作,通过发展光伏发电、入股养殖企业等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市委办驻村干部刘艳军告诉记者,上东村将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在项目安排上做到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努力做好“山”“水”“文”三篇文章,坚持以温泉项目为龙头,全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主导产业。同时,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民生项目,通过打造5个示范点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本报记者袁 畅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