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政府机关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转载 龙门视窗2017/08/26 10:54:3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57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执法人员经常对集贸市场售卖食品开展抽检活动。

▲执法人员经常对集贸市场售卖食品开展抽检活动。

 ▲商户落实农产品农药检测制度,在摊档显眼位置及时公示。

▲商户落实农产品农药检测制度,在摊档显眼位置及时公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是龙门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龙门县“八大整治”行动的深入推进,龙门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措并举,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使得全县食品安全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市场整治

环境卫生改善,买卖秩序井然

食品售卖窗口规范统一,档口橱窗玻璃干净透亮;购买食品的市民们自觉地排队;售卖熟食类食品的档主们穿起了围裙,戴上了口罩……记者日前走访县城各大市场时发现: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商品摆放分门别类、市场买卖井然有序。

记者来到县城中心市场,看见县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正在一间熟食档进行巡察,提醒档主注意环境卫生,注意室温情况以防食物腐败变质。

“每个市场都能看到执法人员的身影,他们有的是来监督食品档口环境卫生整改的,有的是来检测蔬菜农药残留情况的,还有的是检查食品生产日期的。有了执法人员的保驾护航,我们老百姓吃得更有安全感了!”市民刘伯伯竖起大拇指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自创文开展以来,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其他责任单位组织执法队伍对县城5个集贸市场、4家大型超市等售卖食品的地点开展定期不定点的抽检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巡察和检测力度,加大食品检测覆盖面,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餐饮规范

579家完成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

每天下午3时,对在县城农贸市场主营烧烤的王师傅而言是难得的空闲时间。不过,他并没有像过去那样坐着玩手机,而是来到后厨整理起餐具、擦拭起烧烤炉,尽量让存放食品的空间和操作台保持整洁干爽。这是王师傅今年来养成的好习惯。

走进王师傅的烧烤店,映入眼帘的是该店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王师傅的《健康证明》,在现场还可以看到“三防”(防鼠、防蝇、防尘)设施完善,四面白墙挂着灭蝇灯、地上角落放置挡鼠板,每张餐桌上还摆放着具有龙门特色的餐桌台卡和 “文明用餐”的宣传标语。

王师傅告诉记者,今年他在县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规范化建设,养成了不少好习惯:每天都要记录台账、食材及操作间用品分门别类、临时存放备用食材的区域还设置了防护板。“虽然每天要做的事情多了,但整个店面都感觉干净整洁了,来消费的客人也多了。”王师傅乐呵呵地说。

记者了解到,像王师傅这样的店在全县也不是个例。据悉,目前龙门县共有餐饮服务单位1474家,已完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579家,评定率达44%,其中B级以上等级的300家。今年以来,县市场监管局餐饮股结合日常检查对县城的餐饮单位宣传文明餐桌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各餐饮单位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各餐饮单位对创建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加强餐饮单位诚信教育和行业自律,为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监管创新

605家餐饮单位实行“明厨亮灶”

“为进一步提高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营造安全、放心的餐饮消费环境,在去年的创建工作成果上,我局继续大力开展龙田镇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工作,查漏补缺,今年5月已顺利接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组的验收。”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为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把工作做细做实,县市场监管局对全县高风险的重点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明厨亮灶”,采取的方式有视频监控式、橱窗透明式或二者结合,促使餐饮单位提高守法诚信经营意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经过执法人员现场指导、餐饮单位投入改造,目前龙门县共有605家餐饮单位 (包括学校食堂)完成了“明厨亮灶”改造。

日前,记者跟随县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来到县城香滨路的某餐饮店进行突击检查。此时正是用餐高峰,但记者站在店内透过宽阔的玻璃墙发现,虽然厨师们都非常忙碌,但现场有条不紊,锅碗瓢盆井然有序。“以前的厨房是闲人免进的隐秘重地,现在通过‘明厨亮灶’改造和‘透明展示’形式,我们把后厨打造成为欢迎参观的阳光厨房。”该餐饮店老板信心十足地说。

通过实施“明厨亮灶”,通过橱窗能清晰地看到食品库房、专间、粗加工间、切配间、烹饪间、餐用具清洗消毒间内的操作过程。前来用餐的吴女士用手机拍下了刚端上来的菜品,随后将镜头转向橱窗,记录下厨师们大火翻炒的精彩瞬间并分享到朋友圈中。“现在来这里吃饭能够直接看厨师炒菜,菜品的制作过程一目了然,不用担心安全卫生问题,带孩子来吃更放心了。”吴女士说。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梁婉梨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