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万寿古寺计划异地重建 已有430多年历史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万寿古寺计划异地重建 已有430多年历史

转载 2018/08/22 15:43:5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今日惠州网 作者:龙门视窗 5598 阅读 0 评论 6 点赞

东江时报讯 记者侯县军 它堪称龙门最著名的古刹,始建于明代中期,至今有434年历史,在351年前的清康熙六年,它成为“龙门八景”之一,它的名字叫万寿寺。在上世纪90年代历经与其他寺庙合并后,如今,它又谋划着异地重生。

惠州画家黄澄钦根据古代诗文描绘的“祝圣昙花”图。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摄

近日,东时记者从龙门县政府获悉,《龙门县万寿古寺异地重建工作方案》已经印发,万寿古寺异地重建选址在龙门县塔山公园东北侧山脚(即水西村大冚村小组地块),总用地范围66亩,首期开发用地18亩。在不久的将来,龙门古八景之一的“祝圣昙花”或重现世间。

今年1月召开的龙门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关于提议龙门县万寿古寺迁址异地重建的议案》列为年度重点建议,为尽快启动万寿古寺异地重建项目,加大力度推进该项目落实,明确相关工作任务,龙门县政府近期制定了《龙门县万寿古寺异地重建工作方案》。

东时记者了解到,万寿寺,又名祝圣寺,原址在龙门县城西门外,明万历十二年(1584)知县李万宁倡建,成为一邑名胜。清康熙六年(1667)版《龙门县志》将“祝圣昙花”列为“龙门八景”之一。到了20世纪初,万寿寺的佛像被毁坏,庙宇荒废,龙门县城的贤达人士倡议在寺址建龙门县高等学堂(龙门中学前身)。万寿寺后在1998年10月依法登记开放,临时选定在龙门县城高街原关帝庙作为复兴场所,名为“万寿古寺”。

《龙门县万寿古寺异地重建工作方案》称,由于万寿古寺位于老城区高街,街道狭窄,寺内没有停车位,交通不便;同时,寺庙已年久失修,院内砖石防土护坡渗水严重,地表出现塌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日常运作影响周边居民生活。据此,龙门县计划启动万寿古寺异地重建。

方案要求,由万寿古寺负责编制龙门县万寿古寺异地重建项目可行性报告、环评报告等,并完成项目立项手续,具体由龙门县发改局、县民宗局依法依规按程序落实办理。不过,对于具体的建设工期,该方案没有透露,只是称“预计2018年底完成前期手续,交付万寿古寺建设。”

延伸

诗文里的万寿寺

万寿寺以及“龙门八景”之一“祝圣昙花”,是历代文人骚客争相吟咏的对象。

清康熙六年版《龙门县志》描述该寺“祝圣昙花”之景时称:“重阴绿树,曲径通幽。寺前桥头碧潭深映,月皓风清之际,溪声松籁,冷天钟梵,令人尘心顿豁”。该县志的编修者向古写诗道,“莲泛一溪长,国土何妨号众香;花落不知啼鸟倦,僧闲还笑白云忙;城头戍鼓声消歇,天外晨钟听渺茫;编石为梁缘自渡,劳人到此是慈航。”

清初龙门文人廖蔚文则称:“云淡挹轻风,疏疏竹迳通;三生半句偈,万念一声钟;月朗禅心净,潭澄慧眼空;优昙无处着,散做雨中花。”

明清两代,万寿寺香火颇盛,僧侣众多。龙门人礼佛热情甚高,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佛诞日,寺庙僧人作浴佛汤,信徒争赴斋会,索汤以饮。浴佛节可谓城中盛事,晚清李寿田在《龙门竹枝词》描写道:“浴佛良辰饮佛汤,群趋梵宇礼空王;个依别有心中事,默祷虔烧一炷香。” 侯县军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