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乡村】横槎 胜境归何处 横槎到蓬莱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乡村】横槎 胜境归何处 横槎到蓬莱

转载 龙门视窗2022/02/14 15:58:4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74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黄氏宗祠前的老榕树巍然挺立,榕树下是古老龙棋的无声战场。


横槎村地处龙门县西南部,龙华镇西部,东至马嘶村,南连到滩村,西邻永汉镇,北接高沙村,省道119、广河高速、汕湛高速横贯而过。横槎土地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60亩,水田1580亩,人均耕地0.85亩、山地面积167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5%,其中,生态公益林2600亩,杉、松、杂用林1500亩,经济林1100亩,环境优良,是市级生态村。下辖洞尾、俄新、石田、新新、新围、田心、儒林、黄坑、亚岭、古岭、田尾、水坑12个村民小组,人口以陈、吴、黄、钟四姓居多。
横槎村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农民通过种李子、香蕉、蔬菜、手工编织等增收致富。横槎村民风淳朴,被评为2018年度“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在龙门众多乡村名字中,横槎,无疑是最富有诗意的名字之一,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神话色彩。槎者,木筏也。在中国古代传说,这种木筏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
横槎的得名,正与此相关。传说古代时曾有仙人沿着增江乘槎而来,见风光秀丽,流连忘返,便留下所乘之槎,归隐于此。此外,横槎属于田尾岭、打鼓岭和黄丫岭群峰之间的开阔地,地形似木筏。在古代,夏秋丰水期,两边群山的溪流汇集于此,村民将竹木等资源沿溪流下,辗转运至增江,往来贸易,久而久之,横槎便成为村名。

黄氏宗祠
一副龙棋盘 千里故园情
在岭南,以姓氏加地形命名村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乡村命名方式,这种方式命名的乡村,大多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色,一是姓氏相对比较单一,而且同根同源;二是地形结构明显,适宜小型聚落的繁衍生息,横槎的黄坑村民小组就是这类村落的典型。
黄坑村村民都姓黄,发源于江夏,即今日湖北北部、河南南部一带,辗转迁徙到广东。在黄坑,始建于明代的黄氏宗祠,至今依然巍然屹立,祠堂重檐悬顶,抬梁式结构,门口矗立着两根八角红砂岩柱子,充满沧桑,有着典型的明代风格。据黄坑村长者介绍,他们祠堂中的红砂岩建筑构件,都是从东莞和福建运来的。
在祠堂的匾额下,张贴着黄坑村规民约十条:“知书明理重情义,耕读传家志气昂。诚实友善讲规矩,展示景区新气象。勤俭持家多奋斗,人情交往不铺张”。这些乡规民约,继承了黄坑黄氏旧有家训中“知书明理,耕读传家”的良风美俗,同时也融入了新时代的价值观,因此,村里人都喜闻乐见。
由于年久失修,黄氏宗祠内部损毁严重。虽然中庭整个房顶都已坍塌,厅内已是草木丛生,但是十余根高大的八棱麻石柱,依然笔挺地矗立着,无声地诉说着祠堂曾经的繁华与壮丽。
在黄坑黄氏祠堂门口,有一株硕大无朋的榕树。这株榕树不同于岭南其他地方的榕树匍匐蔓生,而是“巍巍桢干,饱乎云烟”,高大挺拔,胸径近两米,树冠直径近二十米,浓荫蔽日。在黄氏祠堂外古榕树下的一方石桌上,刻着一副十分罕见的棋盘。棋盘以同心圆相切的三个正方形套在一起,用直线连接各正方形的角及各边的中心点。规则也十分简单,以三个棋子在同一条横、竖、斜线上为“成龙”,成龙后可去对方一子,但是不能去对方成龙的棋子。双方棋子下满棋盘之后,通过走子成龙,吃掉对方的棋子,直到吃完对方的棋子为胜。
黄坑村名小组组长、龙棋高手黄泉安介绍,村里人都非常喜欢下这种棋,小到八岁,大到八十岁都会下,因此村里在村容整治的时候,为了方便群众,特地在祠堂门口古榕树树荫下的石桌上刻了龙棋盘。在横槎,这种棋主要是黄坑人在下,其他地方很少人会。黄泉安和黄坑村民坚信,这种棋是黄氏先人带来的,一直在黄坑传承数百年。
青年学者、90后作家曹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他来自河南信阳,虽然家乡与横槎相隔两千多里,但是下龙棋的规则却大致相同。他与黄泉安对弈三局,一败两胜。据曹杰介绍,龙棋十分古雅,包含了河图中的数字智慧,同时结合了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围棋的特色。具体发明的年代已经不可详考,最早在河南信阳、湖北麻城、江西一带发现。黄氏先祖来自湖北江夏,与信阳毗邻,应该是他们的先祖带来的。
“在信阳和湖北,这种棋的规则略有不同。对弈双方各是九子,且对角线不算成龙。一方被吃到三个子或三个以下时,可以飞往棋盘上任意一处,一回合只能飞一个子,可以防止对方再次成龙。到两个子时,已经无法成龙,便用‘夹’来吃对方的子,即两个子中间隔着对方的子,便可以吃掉,对方的龙子也可以吃。剩一个子时,便要通过‘挑’来吃对方的子,即一个子两边或上下有对方的子,则可以吃掉对方这两个子。只要对方手里无子可走即为输,平局的条件是每方都拿对方没辙时。相比于信阳、麻城等地的下法的刺激,黄坑的下法显得更为古雅平顺……”曹杰介绍到。
一副龙棋盘,千里故园情。就像客家话中保留大量的汉唐古音一样,正是一代代客家人以“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传承精神,才使得龙华镇横槎黄坑村民小组顽强地保留着数千里外,数百年前祖宗遗留下来的精彩棋局。

横槎陈氏
儒林家风 兰桂世泽
在横槎众多姓氏中,陈姓人口占据了近三分之一,有500多人,主要分布在儒林等村民小组,是村子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据村中长者介绍,横槎陈氏分支于陈氏凤翔派,取名儒林,就是为了追念先祖以儒学进仕途的光荣。
横槎陈氏的远祖陈晖,原名徽,年少时就读于东佳书院,为唐昭宗时进士,官至大理评事。中和四年,连同诸叔和伯叔弟兄被寿春强人王绪胁迫南行赴福建漳浦,后奔浙江温州,光化二年为温州司户参军,投吴王杨行密。天佑五年内乱,转投梁太祖朱温,为马步军都指挥使。天佑十五年兵败,同光元年,与诸兄弟和叔父一起,隐居山林沃野江西泰和柳溪。配梁氏生二子:承进、承逸。承进为清溪祖,承逸为柳溪祖。柳溪陈氏世远齿繁,迁徙不一,派分十三。长房承逸九世孙陈軝,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仁宗天圣年间奉诏到广东南雄任教谕,守臣以经明行修荐授保昌县尉,因此陈軝也被族人称为保昌公。原配江西曾氏生三子:晦叔、宏叔、华叔,又娶增城吴氏生四子:世宁、世清、世昌、世盛。陈軝致仕后晦叔、宏叔奉嫡母曾氏回家江西泰和,长子陈晦叔后徒万安县世源乡,华叔与世宁、世清、世昌、世盛随陈軝及庶母隐居广东番禺慕德里司流溪都凤翔社。大约是明代中晚期,陈氏族人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从番禺到广州,沿着东江逆流而上,最终落户在了横槎。因为来得较早,因此横槎陈氏形成的聚落大多集中在村口。正是因为前代祖先皆是以科举功名立身,因此陈氏在横槎的祖居取名为儒林村。
横槎村党支部书记陈学贤是一位90后青年,对村史颇为熟稔。他介绍,横槎陈氏十分重视子孙的教育,过去横槎陈氏流传着一则《训子孙》的家训“繄维义族,后起联翩。兰含春媚,桂馥秋妍。何以栽培,护其性天。巍巍桢干,饱乎云烟。农亩有径,诗书有田。耕食凿饮,为诵为弦。终身远到,基于少年。循矩斯方,受规则圆。非规非矩,遗羞昔贤。父兄之教,在所宜先。”
这则家训,押韵雅正,其中透露出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家训中“兰含春媚,桂馥秋妍。何以栽培,护其性天”即培养子孙后代,要有兰花和桂花那样的品行操守。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品行操守?就必须顺应每个孩子的天性,扬其长避其短,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成长为参天干才,这就是对“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延伸与实践。“终身远到,基于少年”,家训中也强调,人的一生能够走多远,主要的根基在于少年,因此蒙学教育和家庭教育格外重要。
往事悠悠,时光留迹,虽然横槎黄坑黄氏一支的宗谱未能传世,但是口耳相传。先人的智慧依旧窥一斑可知全豹,也许正是因为受到了这则家训的浸润和感染,横槎陈氏子孙,大多善于读书,品行端方。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