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十五”时期是龙门县经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的5年,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保持着较快发展势头。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1.4亿元,5年年均增长10.1%,完成“十五”规划的115.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13.97亿元,5年年均增长4.7%,完成“十五”规划107%;工业总产值达24亿元,5年年均增长10.5%,完成“十五”规划的113.1%;固定资产投资达13.2亿元,5年年均增长35.5%,完成“十五”规划的342.9%;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9470万元,5年年均递增19.6%,完成“十五”规划的211.1%。
在过去5年中,龙门县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产业主导地位基本确定。2005年全县旅游总收入完成4.5亿元,5年年均增长47.2%。“十五”期间,龙门县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三大水泥项目和几大旅游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为龙门县“十一五”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十一五”时期全面建设“三强鼎立”新龙门
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是龙门县进一步加快发展极为重要、极为关键的时期,必须抢抓机遇,立足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全面建设“三强鼎立”新龙门(生态强县、旅游强县和水泥强县)。“十一五”时期龙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总量比“十五”期末实现翻一番。
詹小东在相关说明中指出,“十一五”期间,三大水泥项目、大型名牌矿泉水项目、几大房地产项目、广河高速公路将陆续建成投产运营,生态旅游业也正值发展高峰期。可以预期,未来5年龙门县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都将实现翻番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会大幅度超过“十五”期间平均速度。
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旅游旺县、农业稳县四大发展战略
龙门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包括:以构建富饶、和谐龙门为目标,积极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旅游旺县、农业稳县四大发展战略,努力构建“三强鼎立”。“十一五”期间,龙门县要形成以新型水泥业和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电子工业、小水电业、矿泉水、房地产业、花卉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同步推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本次全会首次提出要做大矿泉水文章。如何利用山区优质水资源,发展壮大矿泉水项目,使之成为壮大财政收入的绿色工业备受重视。旅游方面提出建设“百里立体生态经济长廊”、“百里生态黄金水道”、“南油景观旅游经济长廊”的战略构想;农业方面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打造“中国年桔之乡”;乡镇协调发展方面除县城外分中、南、北区,分别重点建设工业重地、旅游及特色农业、三高农业及深加工;龙门农民画发展方面,除健全立体式多方位投资融资体系外,将加速旅游和文化的融合,以“农民画村”带动村级旅游点建设。每个重点画村都能出文艺作品,都能歌善舞,都能把客人留下购、吃、宿,形成消费式旅游。 本报记者刘耀龙 特约通讯员陈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