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开着私家车来“做棚”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开着私家车来“做棚”

转载 2010/07/11 15:59:3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71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日前,笔者在龙门县龙华镇沙迳倒滩村一户农民家的“做棚”中看到,这里高朋满座,村民以及他家的亲戚朋友们围在一起高高兴兴边吃边聊边欣赏醒狮、麒麟以及粤曲演唱等精彩节目。笔者还碰巧遇到了龙门县博物馆馆长罗振球及该县被誉为“龙门通”的老同志刘冠洪,笔者一边欣赏表演,一边听他们介绍。
 
历 史

    始于明末清初,是农民自己的“文化艺术节”

    很多人都知道佛山市每年元宵节时有“行通济”,南海有“生菜会”等民间习俗活动。说起“做棚”活动,市民们大多会感到比较陌生,连到网上搜索都搜不到踪影。很多人以为“做棚”是搭竹架的意思。其实,“做棚”是流传于龙门县龙华、永汉、麻榨以及附近的增城等地的春节民间习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据罗振球和刘冠洪介绍,龙门县龙华等乡镇的“做棚”活动,从明末清初开始(公元1647年前后),至今约有360年历史,是农民自己的“文化艺术节”,是上述这些地区的农民,在春节期间(正月初二至正月底)选择最佳日子,邀请村民以及亲戚朋友来吃喝宴饮、欣赏表演、庆贺吉祥的民俗活动。

以 前

    准备丰盛的菜肴美酒和各种节目招待亲戚朋友

    旧时的棚,是用席、布及竹木搭成的,用来避风雨、遮日光。棚有两种,大棚和小棚。小棚是农家自建用来接待亲戚朋友的,以往农家房屋很小且狭窄,要招呼亲戚朋友,只能用是席、稻草和竹条搭起小棚子来;大棚是全村共建的,是粤曲戏班演戏的场所,供全村村民和远方来的亲戚朋友观看。

    刘冠洪说,“做棚”的意义是全村每家每户集中一天,邀请亲戚朋友一起前来庆贺,每家每户都准备了丰盛的菜肴、美酒招待亲戚朋友。这一天也请了外地戏班前来助兴演出,差不多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刘冠洪说,以前“做棚”,也具有一种攀比心态,哪户亲友客人最多,菜、酒丰盛,哪村组织规模最大、演出人员最多、文艺表演最精彩,就表示哪户、哪村来年丰收,人丁、六畜兴旺,日子红火、身体健康。所以“做棚”一年比一年丰富热闹。“做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有着独特、浓郁的龙门地方民间特色。

现 在

    交流生产经验、总结致富心得,加强情感沟通

    现时的做棚活动已不用搭棚了,农村大多是楼房化,村村通了水泥路,有的还建起了文化广场。以前的亲戚朋友来“做棚”时因路途远要带上棉被、席子过夜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有很多亲朋好友是驾上私家车前来“做棚”的,文艺节目也越来越丰富。不仅如此,还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亲戚朋友一起交流生产经验、总结致富心得,加强感情沟通,成了一个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很好平台。

     本报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陈建清 通讯员刘铁军 谢群星 
 

已有0人点赞
急聘工作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