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三大产业带源自惠阳撤市设区
2003年6月10日,一个值得惠州人民喜庆的日子———惠阳撤市设区,原惠阳市中的10个镇(陈江、沥林、潼湖、水口、马安、横沥、矮陂、大岚、芦岚、芦洲)划归惠城区管辖,惠州城区面积由原来的419平方公里扩至2670多平方公里,等于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了6倍多;而人口则增至140多万,增加了2倍多。自此,惠州从中等城市一跃进入区域中心的行列,而大亚湾的黄金海岸也似乎向城区市民走近了一步。
“惠阳撤市设区,使得惠州实现了由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跨越,可以说,市区发展史由此翻开了新篇章。”市规划建设局顾问总规划师刘家驹回忆起当时情景,感受颇深。“此后,惠州开始实施‘一城两区’的新行政建制,惠州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心也随之从沿江转向沿海,直面太平洋,普利司通等大型企业的落户就是最好的例子。”
实施“一城两区”,使得原来互相互独立的惠城、惠阳两个中小城市连为一体,联结两城的惠淡大道和惠澳疏港大道、陈江大道转变为“一城两区”城市主干道。依傍惠淡大道为主要交通要道的“南拓”城市发展格局,使得两地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由可能变成现实,因而促进了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先升级,催生出沿惠澳大道以数码科技园为中心连接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数码产业经济带、以大亚湾壳牌为中心的临海重化工业经济带和以惠州学院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带等城市发展格局。
规划产业带,发展“2+6”主导产业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临海重化工业带、数码信息产业带和文化产业带为依托,舞起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的‘龙头’,振起博罗县、惠东县‘两翼’,建设好龙门县‘后花园’,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奏经济强市协奏曲。”一番对惠州未来的规划,使之成了惠州迈向构筑百年发展格局、建设珠三角东部经济强市和我省石化数码产业名城目标的有力指针。
作为“2+6”强势支柱产业的石化、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带作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大亚湾澳头到惠东稔平半岛,一条临海重化工业带正在构建。712平方公里的稔平半岛,面积相当于一个新加坡。丰富的土地、良好的深水港和充足的淡水供给,是发展临海经济,特别是重化工业的理想之地。可以预见,今后稔平半岛的开发建设又将是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
而在58公里长的惠澳大道数码信息产业带上,惠州正有条不紊地建设着数码工业园、联想工业园和中建工业园等大型电子信息工业园区,当前这几大园区正像长藤结瓜一样,不断结出招商引资的累累硕果。韩国LG电子、普利司通、TCL等跨国公司、大财团、大企业一路走来,经济产业带“长藤”的扩散效应已渐露端倪。
名盘牵手名校打造文化产业带
从一份《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纲要(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可以看到,从片区产业功能划分,教育产业已成为演达、金山湖片区的最大特色,刘家驹说,总体规划中金山湖片区的功能定位主要以惠州学院金山湖校区为中心,发展教育工程,在扩充惠州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实力的同时,尽快在该片区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科研基地;并紧密结合惠州实际,有意识地引导更多的文化产业进入该片区,建设惠州“教育科学园区”,充分保留文化设施用地,造就浓厚的文化教育氛围,让这条产业带形成气候。
教育易推动地区发展的优势,使得演达、金山湖片区自然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该产业带的发端形成,与演达一路至金山湖片区房地产项目的推动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据了解,该片区学校有惠州唯一一所高等院校惠州学院金山湖校区、拥有近80年历史的名牌中学惠州市一中高中部、惠州民办学校市一级学校惠州南山学校、省一级小学南坛小学等知名学校。该片区小学、中学、大学各层次的教育业态逐渐齐全、层次分明,沿着惠淡大道打造一条文化产业带脉络已经清晰可见。名盘牵手名校,成了这条文化产业带中的最大亮点。
“在演达片区买房,升值空间大,片区的教育文化氛围也较浓厚”。不少市民对演达、金山湖片区有这样的印象。他们认为,该片区中名校汇集,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孩子教育有了保障,小学到中学、大学,都有合适的学校供选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同时全家亦其乐融融。
石化电子信息产业简介
1、石化产业。目前,惠州市石化产业的强势地位正在逐步形成,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68亿元,仅占全市GDP总量的2.57%。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和中国海油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开工建设,预示着惠州市石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双引擎”已经启动。据预测,到2010年,惠州市石化产业将完成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500亿元以上成为推动惠州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2、电子信息产业。惠州市是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的全国首批九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电子信息产业是惠州市“十五”时期的强势支柱产业,全市电子工业总产值以年均18.2%的速度递增,2005年实现增加值213.7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约26.62%.“十一五”时期,惠州市将继续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以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数码工业园为依托,加快发展消费类电子终端产品、通讯设备、计算机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巩固其强势支柱产业的地位。到201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400亿左右,占全市GDP的比重将保持在20~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