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投入4亿解决全市“一保五难”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投入4亿解决全市“一保五难”

转载 2010/07/12 09:09:3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19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目前,我市1032个行政村有建设规划的不到10%,有公共厕所和下水道的不到30%,文化体育设施更是少见,还有820个行政村的道路没有硬底化,饮水难、读书难、看病难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只是建设新房子

    就如何稳步推进有惠州特色新农村建设这一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市委农办主任陈国敏。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责任重大,因为只有农民富才能国家强、农村稳才有天下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只是建设新房子和帮助农民提高收入,还要培育新农民、营造新环境、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

    陈国敏认为,要跳出“三农”来解决“三农”问题,要在“统筹”上做文章,加大财政对农村投入的力度。目前,要从解决“一保五难”的基础抓起,把农村、城镇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的困难户纳入低保,解决农村行路难、读书难、看病难、饮水难、住房难的问题。我市已经初步决定拿出近4亿元来,准备用3到5年时间解决“一保五难”问题。目前,我市解决“一保五难”问题指挥部已经成立。

    陈国敏说,“十一五”期间,重点要加快发展中心镇和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分层次发展,龙门要打造好生态资源类的产业,其他县区要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基础上,科学、和谐、环保地发展适合当地农村的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

    他说,我市初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等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

    2009年820个行政村道路实现硬底化

    他介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当前我市已经投入1435万元,争取在春节前解决14万多人的饮水难问题。今后5年内,我市将投入8782万元,到2009年完成34所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并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比例由现在的60%提高到85%;到2009年完成820个行政村的道路硬底化任务;投入1200万元,到2009年解决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的农村困难户的住房难问题;投入2500万元,完成农村学校“四有工程”建设。

    陈国敏认为,要统筹城乡规划,把规划延伸到村;启动农村小康环保工程和生态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通过几年努力,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吕 明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