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固本强基成效初显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固本强基成效初显

转载 2010/07/12 09:12:2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58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春节前夕,惠东县大岭镇鹤楼村村民胡文友算了一笔账:去年在村办养猪场做工收入7000多元,加上种粮种果,全家人均收入4500多元,是2002年的4倍多。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是固本强基工程带来的福啊!”

    市领导既是组织者又是执行人,挂点村落后面貌大为改观

    胡文友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柳锦州带领市委固本强基工作组挂点惠东县大岭镇鹤楼村时结交的“亲戚”。在鹤楼村,柳锦州走村入户体察民情,宣讲党的富民政策,帮助解决村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柳锦州和工作组的帮扶下,该村筹资40万元修建水渠4000多米,解决了6000多亩农田灌溉问题;投资20多万元兴办了养猪场,出栏生猪4000多头,仅此一项,村集体就获利20万元,并带动了一批农户走上致富之路;挖鱼塘,种香蕉,更新荔枝优良品种,2004年村集体纯收入达到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0元;村里还筹资40多万元建起村委会办公楼,筹资40多万元改造村道和村小学教学楼及教学设施。村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群众纷纷向党组织靠拢,2004年有10多名青年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胡文友不仅入了党,还被群众推选为村民小组长。

    惠城区矮陂镇泰安村是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业斌的挂点村。在他的帮扶下,该村组织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扶持村里成立农业发展公司,解决了村民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仅此一项农民去年人均增收480多元,村集体增收近6万元;投资400万元在陈江建设占地1万平方米的厂房,预计村集体年收入在80万元以上;投资50多万元改善村小学办学条件,投资数万元修水利,还准备投资50万元改造村道。

    在实施固本强基工作中,市领导既是组织者,又是执行人,他们率先垂范,驻村入户,帮扶解难,使所驻村的落后面貌大为改观,同时促使全市形成了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领导重视到位、齐抓共管到位、检查督促到位和经费保障到位。去年市财政专门安排了300万元固本强基专项资金,各县(区)也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投入固本强基扶贫项目建设,使固本强基工程顺利推进。

    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以来,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汝求,市委副书记陈仕其,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刘耀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仕芳分别挂点4个存在相对突出问题的镇,按照“一镇一策、综合整治”的方针,带领工作组开展“解突”工作。

    在市领导和工作组的帮扶下,博罗县横河镇先后上马了油甘潭、石湖、石桥水电站和松光英自来水等10项工程40多个项目,总投资2.1亿元,镇级财政增加收入70多万元,15个贫困村驶上脱贫快车道。龙门县左潭镇投资500多万元上马水莲峒电站等工程,水莲峒电站全面投产后每年镇财政可增加收入近60万元,各村集体增收2万元。惠东县宝口镇上马尖嶂和山罗水电站、梅坑大桥等10多个工程项目,解决了该镇存在的9大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连续3年无群众越级上访目标。惠城区潼湖镇去年共引进项目22宗,合同利用资金14.85亿元,社会治安也得到根本好转,受到省委政法委的充分肯定。
 
    在进行2003年“解突”镇验收工作的同时,去年又排查出存在相对突出问题的4镇22村,由副市长许光、林惠纯、林添好、黄锦辉分别挂钩,目前4个问题镇都选准了切实可行的发展项目,各项工作正扎实推进。据统计,去年全市下派26个工作组进驻4镇22村,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的村有17个,解决各类突出问题87宗,投入帮扶资金1124.3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557件。

    创出固本强基工程“三大品牌”,形成一批影响较大的党建工作新亮点

    紧紧围绕增强农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着力深化推广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我市形成了一批影响较大的党建工作新亮点。

    “小金口经验”是我市党建工作的一个品牌,各级党组织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外延,实施“市委常委联系市委委员、市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四级联系”制度,惠阳区推行农村贫困老党员与党外致富能手“双向联系”的“红田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小金口经验”。同时,我市还总结推广了惠城区惠环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经验和惠东县梁化镇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经验,使之与“小金口经验”一起成为我市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三大品牌”。

    去年,我市把改善农村基层党支部办公条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157个村办公楼房建设顺利通过了省的验收;全市还设立了80个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推广示范点经验,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重头推出模范村支书黄俊红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建设意见》,33名市领导分别挂钩一个乡镇,加强对乡镇一级的指导和扶持,选派了32名年轻科级干部到乡镇挂职,下派435名镇干部担任村班子成员,使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中心任务,进一步解决好村集体经济薄弱和基层组织“无钱办事”等问题。到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必须达到3万元以上,是我市农村固本强基工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各县(区)按照“四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制订了具体的脱贫方案,探索建立长效扶贫机制,“一揽子”解决贫困村脱贫问题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去年以来,我市在抓好农村固本强基工程的同时,农村、非公企业、国企、机关、社区“五大板块”党建工作齐头并进,使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按照省委关于在2004年年底前非公企业“两个有”比例要达到60%的要求,我市通过在有近3000家50人以上非公企业中开展“两推一挂”活动,非公企业“两个有”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3.8%和70%,超额完成了省委提出的目标,同时我市还组织编写了《非公党建工作指导手册》,轮训非公党组织负责人1300人次。

    一年来,我市国企围绕“实现一个目标,树立一批典型,关注一个群体”的思路加强党组织建设,有效地保证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也打开了新局面。全市200个社区全部单独成立党支部,189家拥有了办公用房,办公用房150平米以上的有56家,产权自有的达到114家。全市机关700多个支部全部按照“六有”标准进行规范管理,夯实了组织基础。开展第三届“万众评公务”活动,全市被评议的122个单位平均得分均在75分以上,机关作风实现了根本性转变。  本报记者李光普

已有0人点赞
急聘工作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