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一、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检验先进性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围绕发展来谋划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上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构建和谐平安惠州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1.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拉动作用。今年我市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1项,年度计划投资195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4项,续建项目11项,投产项目16项。要加快推进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龙门环球、光大和塔牌水泥等项目的建设,确保年底投产;做好1200万吨炼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年内动工建设;加快惠菱化成MMA、建滔化工及裂解汽油加工、合成橡胶等一批石化中下游项目的建设;大力推进平海电厂的前期准备工作。
2.着力推动电子信息和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电子、石化支柱产业和电子百强企业、出口大户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工业体系中占绝对地位的支柱产业。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达29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3;电子工业产值841.1亿元,1998年以来年均净增长95.9亿元。石化产业要以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投产和1200万吨炼油项目开工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石化中下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力争今年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引进一批石化项目,尽快形成初具规模的石化产业链条。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1)交通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抓好惠淡大道改造二期、惠深沿海高速、惠莞高速、下角东江大桥、惠州港等“三路一桥一港”建设和县道沙土路、通村公路改造工程;抓紧惠澳疏港高速、龙深高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下决心研究解决市区交通拥堵问题,制定解决市区交通拥堵问题的综合方案。(2)水利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快惠州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完成惠州大堤(南堤)加固工程,动工建设惠州大堤北堤,推进博罗东江大堤、龙门县城防洪堤建设。(3)环保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快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等续建工程建设步伐,推进梅湖水质净化中心二期工程、惠阳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综合污水处理工程以及县城、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4)旅游设施方面,要加快罗浮山风景名胜区和百里旅游长廊的规划建设,加快南昆山、罗浮山和巽寮湾等重点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精品项目;争取年内建成白鹭湖度假村一期、康帝酒店、南昆山温泉等重点旅游项目。
4.加快和完善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建设三大产业带的发展布局,实施集约化经营,加快推进大亚湾开发区、仲恺开发区、石化工业区和数码工业园等四大园区的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园区的功能配套能力和承载能力,尽快使工业园区形成规模、产生效益;扶持发展惠东制鞋、惠城服装及以龙门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形成产业集群。
5.大力提高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的水平。优化引资市场结构,重点引进台资、日资和韩资,扩大利用欧美资本规模,加强对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加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企业使用本地原辅材料和收购本地产品出口。组织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展销会、交易会,拓展市场,扩大销售。
6.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调控。重点抓好电力供应调控,保障重点企业、出口大户的生产用电,尽量减少电力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积极开展抗旱保春耕工作,抓好春耕生产;开展工业园区建设、惠州港建设管理、城市建设管理、IT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深入调研,制订措施,理顺关系,促进发展。
二、在改善人民生活中发挥先进性
改善人民生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从市情和民情出发,坚持把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放在第一位,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高度关注民生,积极纾解民困,努力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1.切实解决好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道。要把创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缓解就业矛盾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发展经济,通过发展经济来拓展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我们将重点抓好就业服务和工人的职业技能提高这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从现在起到2007年底前,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就业服务网络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市县远程可视见工系统和跨省市劳动力市场信息交流平台,努力实现就业服务现代化、信息化。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特别是抓好下岗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实现全市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1.5万人,技能培训3000人的目标,今年要使25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2.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积极推行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制度,建立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基金、市县级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尝试在农村基层干部中试行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建立以失地农民为主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农村养老保险新形式。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今年覆盖率达到60%。扩大社会保险征缴面,确保社会保险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做好特殊群体参加医疗保险的准备工作,及时解决特殊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对符合保障标准的城乡困难居民实行应保尽保,努力使越来越多的群众贫有所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3.进一步落实好八项民心工程。实施八项民心工程是我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举措。从2003年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已完成了18项,还有26项在继续推进。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我们筹划成立惠州慈善总会,下设若干个基金,通过多渠道筹集慈善基金,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使民心工程中的特困学生入学、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救济、残疾人扶持、伤残军人以及特殊群众生活保障等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在实施民心工程中,要重点做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项目,比如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全面提高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着力加强城乡卫生建设,改造农村薄弱卫生院。我们从去年起连续3年每年拨款300万元用于农村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加上各县(区)乡镇的配套投入,用3年时间把我市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今年,市区将改建和新建10个卫生服务中心和6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高先进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
1.大力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治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依法治市的重点是依法行政。因此,在政府行政行为中,要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各项制度。要坚持执法为民,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积极稳妥地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切实加强执法司法监督。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做到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和透明行政。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依法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和谐农村就不可能有和谐惠州。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同发展。
当前,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根治的办法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进一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从今年起,全市免征农业税,实现全市农业赋税零负担,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加大投入,抓好县道、村道公路建设和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今年要投入4亿多元改造县道、村道。三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打响品牌、做大规模,抓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健全农产品储存、加工、流通、销售服务体系,继续推广梅菜、甜玉米、马铃薯、韭黄、荔枝和年桔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乡镇工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四是以13个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发展壮大中心镇和专业镇。结合乡镇撤并工作,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3.努力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重视研究扶持城市农民工、城市失业人口、农村贫困人口三大弱势群体问题。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问题。保证全体社会成员享有大致相同的发展机会,形成合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行为规范。
4.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围绕率先实现“平安惠州”的创建目标,坚持和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要重视做好依法调节经济关系,平等保护各类经济主体合法权益的工作,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妥善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逐步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创造形式多样、畅通便捷的民意表达渠道,通过表达与沟通来实现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减少社会震荡。要把加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开展建设平安和谐社区活动。
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长久保障。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惠州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集山、泉、湖、海、岛于一体,风光秀丽。我们必须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巩固好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卫生城市的成果。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产业,实现产业发展的生态转型。狠抓环保措施的落实,确保工业污染达标排放。深入开展东江、西枝江等河流和河涌的综合整治,改善水环境质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责任编辑 陈正元 曾祥平 版式设计 陈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