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观构建发展新格局
转载
于 2010/07/12 09:18:4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99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的“五个统筹”发展观。龙门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县,必须树立这一新发展观,紧密结合实际,加快发展步伐。
要发展,首先必须有一个符合本地实际的思路。龙门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一强四大”即生态强县、旅游大县、温泉大县、水泥大县和小水电大县的发展定位,初步形成了以生态旅游、特色农业、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民营经济等为主板块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拓新局面。
以建设农业基地为基础,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唱响绿色调子,打好绿色牌子,使生态优势这个最具龙门特色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一要做大做强基地,切实把优质米、年桔、竹笋等九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好,大力培植优质米、水果、蔬菜、药材、蜂蜜、牙签等主导产品;二要坚持科技兴农,彻底改变目前初级产品直产直销局面,积极培育农副产品深度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三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催生培育一批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四要增强品牌意识,加快龙眼、牙签等农产品注册商标进度,打造“南昆山”牌系列绿色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以招商引资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外源型经济。把抓招商引资作为抓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营造“政策洼地”,构筑“环境磁场”。一是宽政策。让每个投资者都能在龙门创业发展。二是优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服务投资者。建立健全涉企收费公示制、一卡制,对重点项目实行“直通车”制度,落实项目跟踪责任人和协调单位,实行“保姆式”、“贴心式”服务。三是强监督。开展对机关单位、职能部门岗位服务情况的公开评议和考核活动,对其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监督,做到有诉必接、有诉必查,有诉必究。要实行以人为本的工作机制。一是落实和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要努力形成“人人跑项目,个个抓引进,全员齐招商”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奖励制度。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督促检查并定期通报,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积极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三是不断探索和创新招商引资新途径,努力拓宽招商引资新领域。
以三个园区为主载体,全力抓好园区经济。把三大园区作为发展我县工业的主战场。要积极实施园区带动战略,精心营造园区软硬环境,载好“梧桐树”,努力增强园区聚集效应,引来更多“金凤凰”,做大园区经济“蛋糕”。一要加快建设金山工业园区。想方设法增加投入,完善区内配套设施;要选配优秀管理人才,成立精干高效领导班子;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引项目入园经营。二要规划建设好永汉工业园区。抓紧规划、征地、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实行边建园、边引进、“筑巢”与“引凤”相结合。三要开辟好麻榨凤岗环保工业园区,吸纳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
以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内源型经济。要进一步放宽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实行“四放宽四不限”,即放宽经营范围、办照限制、用地政策和从业对象;民间投资不受户籍、地域、投资规模和行业发展比例的限制。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都允许投资和生产经营;只要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并具备条件,即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资源开发,尤其是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更要从各方面给予扶持,大开绿灯,壮大其发展规模,使龙门县特色农产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鼓励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同时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优惠措施,力争经过几年努力,逐步使民营经济成为龙门县经济总量的主体、财政收入的主源。
以南昆山绿色生态为龙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充分发挥龙门县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抓好以南昆山绿色生态为龙头的旅游开发,在全县构筑起森林生态、田园风光、河湖泉瀑、文化风情“四大旅游板块”,逐步形成集浏览风光、品尝文化为一体,具有龙门特色的旅游观光热线。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物流业、饮食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