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靠科学走出山区致富路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靠科学走出山区致富路

转载 2010/07/12 11:15:2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50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近日,我市山区农村青年培训班在龙门县举办,记者因此结识了几位当地农村青年创业的典型,并发现他们的成功之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立大志、学科学、用科学”,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奋斗目标迈进。
   一场毁灭性的霜冻不但没“冻僵”他的志向,反而使他更加坚信科学
龙门县平陵镇光镇村村民刘笑生是种龙眼种出名的。刘笑生实行龙眼种植标准化生产,形成了早结、丰产、稳产的可喜局面。去年他种植的龙眼产量达6万公斤,收入13万元。今年产量更达10万公斤,收入30多万元。
   刘笑生高中毕业后一直为生计奔忙,他养过鸭子,卖过杂货,当过司机,也经营过纸袋厂。除了不吝惜汗水,肯吃苦之外,他还爱动脑子,一直希望取得更大的成功。经过多番思考和实地考察后,刘笑生认定在当地发展种植业有优势有奔头。1998年,他的目光盯上了龙眼种植,抱着志在必得的决心,刘笑生一举种下200亩约7000棵龙眼。
   光有志向和愿望还不行,成功还需要科学。为了掌握种果的技术,刘笑生专门从邻镇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龙眼种植技术员当自己的技术顾问,并且多次到外地农科所请教专家。经过1年的努力和辛劳,刘笑生乐滋滋地看到龙眼树在茁壮成长。但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冬,一场霜冻将他的7000棵龙眼全部冻死。辛劳付诸流水,投资20多万元的果园化为乌有,这场打击对刘笑生不可谓不大。许多人都劝刘笑生放弃他的“龙眼梦”,但刘笑生咽下泪水又重新振作起来,第二年春天又筹集了20多万元,完成了200亩龙眼的补种工作。
   自此,刘笑生更加重视科学。他每天都仔细观察记录天气的变化情况、果树的生长情况及除虫施肥等各项工作,并作出相应的计划。经历过挫折的刘笑生经过努力收获了越来越多的“黄金”果实。
   他的“柑桔谷”里种有250亩逾2万棵柑桔,不仅成了种植大户,近几年还为当地销售了200多万公斤柑桔
   龙门县龙华镇朗背村的李良胜是远近闻名的柑桔种植大户。
   他种植柑桔始于1998年。当年他选择了一个山谷,准备在柑桔种植上大干一场。可是山里的交通非常不便,仅有一条羊肠小道。李良胜看准了,咬咬牙筹了几万元修建了一条可通大货车的泥土路,解决了运输难的问题。同时,李良胜又修筑了引水渠,并于当年种下了100亩柑桔。为了提高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他经常请专家前来实地指导,并积极参加各类柑桔栽培培训,此外还订阅了大量农科报刊。现在,李良胜的“柑桔谷”已种有柑桔250亩逾2万棵,近两年已开始陆续挂果,今年产量预计可达15万公斤以上。
   李良胜的志向不仅仅在于成为一个柑桔种植大户,他知道在农村从事农产品的流通大有可为,于是他敢于“出海弄潮”,如今已成长为一名农产品的营销高手。近几年来,李良胜共组织了200多万公斤的柑桔到外地销售,为龙华作出了贡献。
   创业从100只鸡苗开始,“鸡司令”的“梦想号”如今驶上快车道,还把养鸡技术传授给乡亲们
   培训班上,有个理着小平头的青年显得特有精神。记者留心观察了一下,发现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课。培训班组织者说,他就是来自永汉镇黄河村的回乡创业青年——“鸡司令”李建新。
   任黄河村老围村民小组组长的李建新今年才27岁,却有整整10年的打工史。14岁始,李建新做过搬运、制衣、厨师、装修等工作。经历10年外出打工的艰辛之后,李建新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决心。2000年,他买了100只鸡苗放养在自留山上,后来卖鸡赚了1000多元,“鸡司令”的“梦想号”自此注上了油。2001年初,李建新得到了农信社的3000元贷款。他每个月根据市场行情购入100至300只鸡苗,边养边卖,边卖边养。
   实践中,李建新认识到养鸡最重要的不是呆在鸡场,而是学习。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学到技术和知识的机会,总是虚心求教,外出学习,忙个不停。李建新结识了一位增城的兽医,因而每次到增城办事他都要抽时间去请教,有时甚至提着死鸡去让兽医帮助诊断病情。
   2001年,李建新卖鸡赚了6000多元,2002年又赚了2万多元。现在,他把养鸡和种果结合起来,利用果树遮阳,鸡粪肥果,办起了综合种养场,鸡只存栏量保持在3000只左右。李建新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养鸡上,并且带动乡亲们养鸡,把技术传授给乡亲们。今年初,他被选为村民小组组长,乡亲们都希望他能带动大家致富。
 本报记者刘耀龙 通讯员肖 可 王金润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