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新城+绿色港湾
转载
于 2010/07/12 11:15:2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30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昨日下午,中国·惠州大亚湾发展推进会举行记者见面会,市委书记柳锦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黄业斌,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刘耀辉,市委常委、大亚湾区委书记李秀峰及大亚湾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与海内外30多家媒体的70多位记者见面。柳锦州首先介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随后,柳锦州、黄业斌、李秀峰等热情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刘耀辉主持了见面会。
《人民日报》记者:惠州市已经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请问在调整后惠州会有什么新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思路?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
柳锦州:惠州产业发展定位是打造现代石化数码名城,城市发展定位是建设组团式山水生态城市。总体要求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体发展战略还要更多地听取专家们的意见,今年底惠州将召开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有关权威机构针对惠州在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产业、城市、文化、交通等发展规划作出科学论证。在发展思路上,惠州正着手规划实施的是建设三条新的产业带。一是依托惠澳大道建设数码信息产业带,二是依托改造惠淡公路建设文化产业带,三是依托沿海公路的建设打造重化工产业带。
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将分三个层次予以推进:惠城、惠阳、大亚湾作为城市中心区,将进一步搞好城市整合,重点建设好中心区;惠东、博罗作为两翼,要通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尽快提升经济总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将纳入城市中心区范围;惠东、博罗北部山区和龙门,重点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化步伐,促进城市化进程。
《中国化工报》记者:惠州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有山有湖有江有海。但化工产业不可避免地会给环境保护带来压力。请问,惠州在发展石化工业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
柳锦州:大家应该注意到大亚湾区的发展定位是“石化新城,绿色港湾”。我们主张经济与环境的协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有进入大亚湾石化区的项目都首先要通过环保评估。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理念是“地球、人类、赢利”,企业发展首先考虑的是环境保护,其次是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最后才是企业自身的利润。我们有信心在建设一个世界级石化区的同时,建设自然生态良好的绿色港湾。
香港《文汇报》记者:目前惠州高科技企业在外资企业中的比例如何?惠州如何吸引高科技企业来惠投资?
黄业斌:惠州外向型经济突出,外资企业为惠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惠州有外商投资的高科技企业130多家,去年我市外资企业高科技产品出口超过15亿美元,占全市外资企业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今后,我们一方面将对现有的高科技企业给予更大扶持和帮助,鼓励高科技企业增资扩产,做大作强;另一方面,我们将抓住CAPE(《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签署带来的机遇,主动承接粤、港、澳大珠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效应,推动惠州的产业升级。我们将不断致力于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落户。
上海《国际金融报》记者:大亚湾区要建设成为一座石化新城,还需要石油化工相关产业相配套。当前全国兴起新一轮石化产业的投资热潮,这同时也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与上海、南京相比,惠州如何后来居上?
李秀峰:要建设一个世界级水平的石化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比之下,惠州有优势也有劣势。虽然惠州石化产业的基础薄弱,化工人才短缺,地方经济基础的支撑力也还不够,但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每一个单项产品都达到世界级规模,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其中有13项国际专利技术。“一张白纸正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将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弥补自身不足,同时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石化区的建设。依托大项目,依靠各方资源,我们完全有信心建设好大亚湾石化区。
《南方日报》记者: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动工建设以来,它的带动效应如何表现出来?在发展推进会期间签约的项目中和石化产业相关联的比例有多大?
李秀峰:其带动效应在本次发展推进会中得到充分显现,直接成果是签约了32个项目共12.9亿美元的投资,其中直接和石化相关或为其服务的大约占60%,最大的一个是日本三菱丽阳投资的MMA项目,投资额达9000万美元。此外来自世界各地的化工行业企业包括化工巨头前来洽谈,其中有不少投资者已经明确投资意向。大亚湾石化区将按照石化产业自身的内在规律发展,但不能盲目的认为一二年内就能建成。我们的目标是“五年打基础,十年上规模,十五年基本建成世界级石化区”。
本报记者 李朝荣 曲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