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太进山忙开发
转载
于 2010/07/12 11:15:4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59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几个在龙门县城居住的永汉人都向记者反映,有个广州老太太承包了永汉镇马星村的天岭山搞种养开发,使数年前一片冷落的荒野地变得生机勃勃。好奇心驱使记者近日踏上了探访这位老太太的路程。
“都市农民”到永汉包山50年
从一个写着“天岭山”的小小路标开始,车辆就驶上了一条通往密林深处的路,路边林中突然飞起一只苍鹰,其体形是我们从没见过的“大”,天岭山的“壮”也可见一斑了。这条路就是承包山地的苏平花了数十万元修筑的。
目的地到了,我们向一个身着工装的老太太打听苏平在哪?老太太说:“我就是苏平。”
苏平的气色很好,不像是一个已72岁的老人。“1997年我来到天岭山的时候,还是百病缠身的呢。”苏平对自己70多岁仍有这样一副好身板而自豪,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苏平是广州市天河区东圃车陂村人,1986年退休之前是兽医。退休后的苏平一直觉得生命不该白白地度过,1997年她得知永汉镇马星村天岭山一带的山地打算发包给客商开发的消息,便动了来此创业的念头。在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反对的情况下,苏平于当年9月签下了开发天岭山50年的合同,并卷起铺盖住进了山里。
苏平先是养鸡,并逐步发展养鱼。不久,苏平为人所熟知:天岭山来了个养鸡养鱼的神奇老太太。1998年底,苏平的养鸡基地就有数十万只鸡出栏,常年存栏鸡有10万只。2000年苏平又开始弃鸡攻鱼,主要养殖非洲鲫、草鱼等。闲暇时,苏平就爱阅读,自认是个报痴的她那种渔樵耕读式的生活忽然间发生了变化。
建起家庭旅馆却不急着开张,她想的是如何做到开发保护两不误
2002年,龙门县的旅游业日益兴旺,而同年9月举行的首届南昆山生态旅游文化节更带来良好的影响和效应。苏平想,我这方圆2000多亩的大山能否也用来发展旅游业,变成家庭旅馆?
于是,苏平在天岭山建起了几座家庭旅馆。今年暑假和国庆黄金周,苏平的家人带着一些朋友们来到这片大山,他们如痴似醉:下车踏着山路,一阵阵清风带着草香,身边时而有小鸟扑打着翅膀欢啼而过;挖番薯,采山果,挽起裤脚抓大鱼;晚上,听着潺潺流水和蛐蛐鸣叫交织的小夜曲入睡。这不就是都市人梦寐以求的另一种生活吗?
大山里的家庭旅馆建起来了,苏平却不着急去营业。记者到达的时候,苏平的家庭旅馆还是仅仅用于招待亲戚朋友们。苏平说,她的心情很复杂,她不希望自己去改变大山的清秀容颜。但是,当她每每想起亲戚们到此乐不思蜀时,便想让更多的人融入自然,享受自然。为了把经营和环保都兼顾好,苏平正准备请专家到大山里来,探讨发展道路。
心脏动过两次手术、胆囊也切除了的她,如今爽朗红润得让老同事都不敢相认了
有村民说,苏平爱上了这座大山。苏平则认为不是她改变了天岭山,而是天岭山改变了自己,这座大山已赐予她太多的东西。苏平说,她的身体其实很久以前就有很多毛病了,心脏动了两次手术,胆囊也切除了,还有糖尿病等,曾有人劝告她不要再骑车乱跑了。今年回广州时,没想到许多同龄老人的健康都不如她,苏平的老同事都有点不敢认她了。如今的苏平精神爽朗,面容红润,气色更胜从前。
“自从我来了这里之后,就不愿意离开。”苏平跟记者说起很多村民帮助她的事情:“他们太善良,太让人感动了。我真的愿意做一个山里人,我现在更加认为,赚钱在人生中并不是最重要的。”苏平的悠然自得常让听者联想起陶渊明,而她比陶渊明更加开心和积极对待人生。
“你看,我刚种下了5000棵果树,那是我的百果园,很快一年四季都有果摘啦!”苏平有事没事就爱骑着自行车去看她的鱼塘、果园。有时候她干脆躺到草地上,看蓝天流云,过着自己的神仙般的生活。
本报记者刘耀龙
特约记者陈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