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农贸市场就在支书家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农贸市场就在支书家

转载 2010/07/12 11:16:5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27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夏天的太阳“起”得早,龙门县龙江镇石前村的村民起得更早。每天清早6时,这里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不断有村民或用摩托车运载,或用肩挑送来一框框鲜嫩的蔬菜。这里便是石前村的农贸购销市场——也可以说,就是村支书阮石珍的家。
    这个现在还略显得简陋的农贸市场占地约150平方米左右,其中50平方米盖了铁皮棚子,是主要的交易、称量区。这片土地,从前是阮石珍家的晒场和菜园。
    近几年,石前村发展蔬菜种植越来越红火。阮石珍在与收购蔬菜的外地客商谈生意时,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在村里建一个农贸市场,但苦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有个外地客商从运输、地理等各方面因素考虑,建议就在阮石珍家约30多平方米的天井里进行蔬菜的集中买卖,阮石珍一口便答应把自家的屋子“贡献”出来。从2000年3月起,阮石珍就成了一个没有租金收的“市场物业主”。一年之后,卖菜买菜的村民、客商更多了,村民肩上的菜担更沉了,担子里农产品的种类更丰富了,这个屋子里面的小市场已经“不堪重负”。
    于是,2001年4月,阮石珍又把屋子旁边的菜园和前面的晒场改造成一个约150平方米的“土市场”。
    现在,这片往昔每天收获几块钱青菜、豆角的土地,一年四季都人声鼎沸,常规的交易时间是早上6点至中午12点,平均每天有4辆大卡车满载而去,成交量过万公斤,交易额逾万元。
    村里一位近70岁的老婆婆说:“支书家拿出地来做市场对我们来说肯定好啦,日日都有人家来收菜。现在我种的菜都不愁卖不掉,也不用把菜挑到圩镇里去卖,天天起床走几步路就过来卖菜,方便得很。”
    一大早专门开货车到这里收购优质蔬菜销往香港的东莞老板香先生,2001年就是这个市场的客商了,与石前村的干部和村民都很熟悉。香先生称,石前村的市场已经名声在外,他们公司和菜农已形成了互相合作促进的良好关系。现在,他每天都要收购数千元的菜,比起2001年多了1倍。
    带着近视眼镜的村委会干部沈福如担任市场的会计,负责过秤、收钱、公证、维持秩序等工作。从今年5月1日起,生意额不断增长的市场需要有村干部“坐班”,计数了得、文化好的沈福如就担当起这个角色。生意特别好的时候,他往往从早上5点半就要“算到”下午3点多,连早餐午饭都没时间吃。沈福如说,自己越忙就说明村民的生活越富裕。
    阮石珍在一旁听着偷笑。他说,市场这几年发展的确很快,如今,不但本村村民在这里卖菜,邻近乡镇的一些菜农也将菜运到这里,外地客商也不断增多。
    “看来这个市场还要扩大。”和外地老板探讨蔬菜生产的阮石珍从小山似的茄子堆旁站起来说:“我们准备再搭一列铁棚,把交易称量区再增100平方米。”
      本报记者 刘耀龙
    特约记者 陈建清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