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在惠州,当今年供电高峰期提前到来,供电最高负荷再次加大,惠州供电部门却给市民送上了一颗“定心丸”:随着500千伏惠汕乙线、500千伏东惠乙线、500KV惠州站3号主变度夏保电工程陆续投产和各项保电措施的启动,我市今夏和今后一段时期供电会更加安全可靠。
今年1至6月,我市供电量32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8.89%;最高负荷124万千瓦,已超过上年高峰期供电最高负荷110万千瓦。供电量的快速增长不仅反映出我市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也显示了我市处于珠三角地区最低的电价水平所带来的投资优势。
经过3年多的农电体制改革和农村电网改造,2001年6月1日,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成为珠三角地区现行各类别用电平均电价最低的城市
我市“两改一同价”开始于1999年,已投入资金约7.3亿元,全市约有60%的农村电网得到全面改造,今年还有1.1亿元资金的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正在施工中。
按照“先改体制,后改电网”的原则,我市各级政府全力支持供电部门开展农村用电抄表、收费、管理、服务“四到户”工作,供电部门根据有关政策取消了村一级管电机构。到2002年1月,惠州供电分公司接管了全市61个趸售镇供电所和22个农林场趸售供电所,取消了乡镇供电趸售管理方式,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彻底理顺了农电管理体制。
农电体制改革和农村电网改造为同网同价创造了有利条件。2001年6月1日,《惠州市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初步方案》在全市用电直供直管地区实施,成为珠三角地区现行各类别用电平均电价最低的城市。目前,我市农村住宅到户电价统一降至0.73元/千瓦时(龙门县仍为0.78元/千瓦时),与1999年初相比降低电价0.54元/千瓦时,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6480万元。其中,工业电价比顺德市低0.12元/千瓦时,招商优势凸显,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至2001年底,惠州供电部门接管了全市1003个城镇住宅小区、13万户居民用电户,住宅小区电价不再高企,居民满意、政府放心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1003个住宅小区存在用电管理中间层,平均到户电价1.10元/千瓦时,最高电价达2.00元/千瓦时。随着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实施,城镇住宅小区居民对规范供用电管理、降低电价的呼声更加强烈。
为此,我市在实施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中,把取消城镇住宅小区用电管理中间层、解决小区电价高企问题纳入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方案。至2001年底,全市共接管住宅小区1003个、居民用电户13万户,住宅小区电价从平均1.10元/千瓦时降至0.70元/千瓦时。去年5月,我市再次调整电价,将城镇住宅小区电价降到0.65元/千瓦时,这样每年可减轻城镇居民用电负担7650万元。目前,惠州供电分公司正在加强住宅小区配电线路改造,加快单位住宅区的用电接管工作,努力让全市居民用上“满意电”。
城网改造美化了市容市貌,使我市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率先实现市区没有架空线路,也大大提高了城市综合素质
如今,来我市参观旅游的外地人都意外地发现,在惠州市区看不到凌空架设的输电线路。
1997年以来,惠州供电部门投资4亿多元进行了大规模、大手笔的城网改造。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制定《惠州城网改造规划》,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从商业步行街到惠州大道、仲恺大道,将市区内的主干道架空线路全部改为地下电缆,开挖电缆沟150公里,铺设电缆700多公里,被称为城市“蜘蛛网”的住宅小区低压线路更换一新,市区形成了“手拉手”环网供电,供电质量和可靠率进一步提高,去年城乡电网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分别为99.97%和99.32%。城网改造美化了市容市貌,解决了供电与园林绿化之间的矛盾,也为惠州创“四块金牌”作出了贡献。省广电集团一位负责人说,惠州的城网改造在全省、全国都走在了前列,成为全国大中城市中第一个市区没有架空线路的城市。
本报记者曲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