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下坪社区集体经济4年增17倍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下坪社区集体经济4年增17倍

转载 2010/07/12 11:37:2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94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山上山下翠竹连绵,溪流瀑布奔流不息,水泥村道平坦宽阔,大人小孩悠然自得地散步聊天……记者日前走进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下坪社区,看到了这样一幅和谐美景。下坪社区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173户789人,原是一个典型的靠山吃饭、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相对较低的村落。

  2002、2003年,按照省委、市委“帮村富民”工程、“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村活动的统一部署,市纪委、市监察局与下坪社区结为帮扶“亲戚”。多年来,在市纪委、市监察局的倾力支持下,下坪社区发生了巨大变化:集体经济年收入由2002年的不足3万元上升到现在的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2年的不足3000元上升到目前的4300元。该社区连续3年被龙门县评为“模范社区”。

  钻山林、爬小径、走访农家深入调研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市纪委、市监察局工作队驻下坪社区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们钻山林、爬小径、走访农家……经过深入调研后意识到,要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必须通过抓班子建设和党员素质的提高,积极帮助该社区加强党组织建设。

  因此,为增强社区干部发展的思想动力,工作队帮助社区干部制定了学习日制度,定期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等。通过学习,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提高了,发展意识增强了。他们对照自身找差距,加强了社区制度建设,有力促进了村两委会班子依法办事、管人。

  与此同时,工作队还经常组织社区干部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几年来,惠城、惠阳、博罗等地都留下了下坪社区干部观摩学习的足迹。今年3月,下坪社区党员干部还前往惠城区学习村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等经验和做法,并结合社区实际制订、完善了各种制度。

  引进旅游项目每户村民年纯收入增加千元

  市纪委、市监察局领导充分认识到,做好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关键在于帮助驻点村选准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路子,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工作队认为依托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南昆山,下坪社区可以发展旅游业。为此,市纪委、市监察局牵头筹资85万元在下坪社区综合大楼原有的基础上加建二层,建起了下坪酒店。酒店投入营运后短短1年时间,下坪社区就彻底甩掉了贫困帽。

  甩掉贫困帽后,下坪社区开始寻求更大的发展。2003年5月,工作队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筹资10多万元前期资金帮扶下坪社区与外商共同建造南昆山森林度假村农夫山庄,仅此项目每年就可增加集体收入30多万元。后来,下坪社区又引进了丹凤寨旅游度假项目,提升了南昆山旅游业档次。尤为可喜的是,引进的丹凤寨旅游度假项目还修筑了近7公里的山路,解决了沿线3个村民小组行路难、农副产品运输难的问题,使每户村民年纯收入增加近千元。

  记者日前走进下坪社区,看到部分村民把新建的房子改建成了家庭菜馆、旅馆,在家做米饼卖给游人……近几年,村民们彻底转变了以前单纯种竹、坐等游人前来的思想观念,逐渐提高了商业意识,懂得了怎样利用南昆山丰富的旅游资源来增加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发展竹艺品加工业

  要改变下坪社区的落后面貌,还必须增强社区集体的“造血”功能,积极引导群众科技致富,因地制宜寻找致富项目。2003年,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优势,市纪委、市监察局和村委会筹资4万元在该村建起竹艺加工厂,并请来江西井冈山的师傅为村民传授竹艺技术,从而提升了竹制品的附加值,使每根苗竹平均增值五六倍。

  看到竹艺品加工业可观的经济效益,下坪及周边村民纷纷把自产的竹子加工成竹艺品,卖给前去游玩的客人。下坪村民小组村民吕进辉以前每个月靠搞运输赚四五百元,现在仅靠加工、销售竹艺品一项,他家每个月就能增收1000多元。

  经济收入的提高还帮助吕进辉及时改善了居住环境。“以前一家四口挤在20平方米的瓦房里,楼下吃饭,阁楼上睡人。现在好了,家里建起了占地110平方米的3层楼房,还购置了时尚的家具和家电,日子越过越红火。”谈起生活条件的改善,吕进辉不禁笑逐颜开。如今,该村及周边村有不少像吕进辉一样靠种植、加工竹子致富的村民。

  驻村期间,工作队还积极引导当地干部群众正确处理好生态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有效地保护了周边环境。去年底,该社区中坪尾村民小组还被评为“广东省最美乡村”。(记者谢超平 通讯员刘月香)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