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预计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在招商引资工作完成后,将引进约300家企业,提供约6万个就业岗位,年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日前,龙门县有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园区投产后可在短期内迅速壮大县域经济,缩小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距离。据悉,龙门县正全力推进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申报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作,目前,关键环节进展顺利,园区扩园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扩园请示得到省批复同意,环境影响报告顺利通过省专家组评审,并于5月15日拿到省环保局的环保批文,申报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
建成后预计引进300家企业,提供约6万个就业岗位
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明年6月启用
“能够这么快通过省专家组评审,除了工作人员的努力外,最重要的是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环保优势突出。”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园区生态优越,环境容量巨大;其次,与园区一河之隔的龙门县城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工业园的生活污水将全部输送到该污水处理厂处理。
业内人士曾担心,园区地处西林河上游,一旦大量企业进驻后,会严重污染水质优良的西林河,给沿河两岸人民带来极大影响。这一担心很快被消除。目前,园区内的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进驻园区企业的污水将集中排到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标后的水也不排到西林河。据悉,园区内的工业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万吨,总投资5100万元,计划2010年6月建成运行。
记者日前在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工地看到,10多辆推土机正忙着平整土地。据悉,今年龙门县将多方筹集资金,投入5亿元用于园区一期项目土地平整、路网建设和污水集中处理。
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突出的“洼地“效应吸引了不少投资者。迄今,工业园已引进企业15家,签订投资意向项目31家,合同投资13亿元,去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45亿元。
园区将扩至10.8平方公里
龙门县把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全县惟一的工业园,目的是为了保护全县的生态环境,与龙门珠三角生态花园的发展定位相匹配。同时,集中全县力量建设一个园区,使得园区在人力、财力、政府的支持力度上获得足够支撑,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洼地。
该县提出,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要走新型生态工业园的发展路线,大力引进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并把主导产业定位为电子信息、服装加工和新材料。为迎接园区大建设的到来,该县已明确提出将园区从4平方公里扩至10.8平方公里。
“随着莞惠两市全力推进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该园区将迎来大发展,成为拉动珠三角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申报对打破龙门交通瓶颈也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申报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成功,省里将下拨5亿元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同时,县委、县政府也可借此多方融资,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为契机,加快与东莞等地的交通对接,加快推进金龙大道的维修改造。
园区6大优势
在全省3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中,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具有得天独厚的6大优势。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区位优越。在全省3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中,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是距离香港-深圳-东莞经济主轴最近的园区,易于接受珠三角发达地区乃至港澳和海外地区的产业、市场、信息辐射,具有承接产业区域性梯度转移的第一区位优势。
交通便利。两条省道S119、S244从园区经过,分别接通广州、东莞、惠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共有4条高速公路贯穿(环绕)园区:广河高速已动工建设,龙门境内设4个出入口,预计2010年将建成通车;规划中的粤湘、河清、惠河高速支线等在龙门纵横交错,距离园区最近的出口约300米,最远的出口不到20公里。明后年,龙门将全面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圈”,时间上刚好与园区建设同步对接。
环保先行设施日趋完善
环保先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方案已完成,该项目的设计规模为1万吨/日,完全满足处理园区工业废水的需要。园区配套的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现已投入运营。县域大气环境容量较大,园区选址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目前状况良好。
设施日趋完善。园区首期建设基本实现“四通一平”,路网基本成形,设施配套完备。园区日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远期将达到6万立方米。220千伏昆山变电站已投产运营,可以满足园区用水、用电需求。由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1.76亿元信贷资金已陆续到位,将全部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人、财和政策支撑有力
首先,园区处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规划布局范围,园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在配套服务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发展布局的同时,能全方位、近距离地接受其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幅射;其次,园区与龙门县城连成一体,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设施与县城实现了资源共享;第三,龙门集中力量建设这个全县惟一的工业园,其他乡镇原则上不上工业项目。工业园在人力、财力、政府的支持力度上都拥有足够的支撑和保障。
莞惠渊源深厚合作默契
东莞与龙门的经贸合作由来已久。目前,东莞在龙门投资超10亿元的企业有光大水泥、碧水天源等,涉及新材料、电子、旅游等领域的多个项目,投资总额56.07亿元。东莞、惠州两市地缘和人文上的接近,使两地合作默契,使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能更快、更有效地接受东莞产业的转移。
开发简易成本低廉
开发简易。园内仅4个村庄,188户、658人,减少了搬迁工作。园区及附近地区土地多为丘陵和山坡地,地势平坦,土地连片,都是合法建设用地,没有大规模的拆迁,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简便、简易的土地开发优势。
成本低廉。园区处于珠三角边缘,建设的土地、房屋成本仅是珠三角核心区的1/10左右;由于生活成本低,劳动力成本较珠三角核心区低1/3左右。龙门丰富的供水、水电、电力、土地、劳动力资源,使得企业到园区投资成本低廉。
生态优美宜居宜业
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依山傍水,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环保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吸引了越来越多既想投资发展又想休闲养生的投资商,成为全省33个省级产业园中不可多得的既能“挣钱发财”又可“度假养生”的投资乐土。
发展蓝图
打造6大示范区
多年来,龙门县委、县政府按照“打造珠三角生态花园”的发展功能定位,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型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竞争力以及与生态相关的系列产业竞争力始终在广东省保持领先地位。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将打造6大示范区。
全省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示范区 龙门一直坚持“工业进园区”的发展思路,在省“双转移”战略的政策支持和莞、惠两市的强势扶持下,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将基本整合东莞、惠州、龙门范围内的工业资源,形成产业的集聚发展,成为推动龙门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核动力”。同时,龙门县通过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把有利于保护生态和进一步提升生态相关产业竞争力作为招商与发展的首要条件。这样,既创造了金山银山,又保护了绿水青山,这将对我省探索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产生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龙门地处广东中部、惠州北部,属珠三角地区与粤北地区的过渡地带,通过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的建设,有选择地承接东莞等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龙门县以外部植入方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建设将推动龙门县的产业发展,又可带动周边山区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山区与发达城市的经济贸易合作往来。通过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带动整个北部山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最终形成珠三角发达地区、珠三角欠发达地区和珠三角北部山区之间梯度发展、分工合理的多层次产业群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体系,对促进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强烈的辐射带动和典型示范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将有效促进本省、本市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必将优化城乡结构,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有利于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四个一体化”;有助于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重点扶持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将对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搞好统筹城乡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壮大县域经济示范区 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有利于以外部植入方式,为龙门县带来大量的投资和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显著增加龙门县的综合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5至8年园区投产后,园区的年总产值将达到或超过300亿元,实现年税收11亿元,在短期内迅速壮大县域经济,缩小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距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区 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严格环保准入、严格遵循现代化生态型工业园定位的前提下,将基本整合全县范围内的工业资源,形成产业的集聚发展。园区建设将走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广东省新一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将有序、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吸纳高科技、无污染、环保型、效益好、产品结构合理的企业进入园区,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着力引导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内生力量,加大劣势企业淘汰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实现打造现代化生态型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使园区成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园区名片
建设生态型产业转移园
东莞 (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龙城街道和平陵镇交汇处。该园区以2007年被省认定的东莞桥头(龙门金山)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两市合作共建、联手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和载体,整合周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全力谋求两地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对接和合作,打造高标准的生态型产业转移园区。
园区通过发挥紧邻港-深-莞-穗发展主轴和处于珠三角与粤北地区过渡地带的地理优势,打造广东双转移典型示范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工业园,实现两市优势互补,推动两市产业优化升级和惠州新一轮大发展。
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确定的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服装加工、新型建材,辅助产业为竹木加工、物流等。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文韬 特约通讯员陈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