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拟建3个竹制品加工园区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拟建3个竹制品加工园区

转载 2010/07/12 13:00:3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26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龙门牙签行业健康发展,积极化解危机,改善形象,接下来,要在扶优扶强、树立品牌等方面狠下功夫。”日前,龙门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在调研龙门牙签、餐签企业时表示。据悉,龙门牙签行业历经20多年发展,目前全县平均每天生产近100吨牙签餐签,市场份额占到全国七八成,可以说,龙门牙签产业成绩斐然。在此前有关牙签安全卫生的“信任危机”冲击下,龙门牙签行业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对此,龙门县采取系列针对性措施扶持产业健康发展。

现 状
    企业遍地开花竞相压价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龙门牙签。”永汉某牙签企业老板杨成方说起龙门牙签不无自豪:“龙门牙签在全国都有名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西、福建等地很多人都来龙门学习牙签生产经验,目前很多地方的牙签、餐签加工机器也是从龙门购买的。”
    龙门竹资源丰富,且牙签行业门槛低,市场需求量大,龙城街道、永汉镇、龙潭镇等地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家庭式作坊 “遍地开花”。“这20多年的发展基本上是自发型发展。”龙门县副县长胡雪平介绍说。“目前,县内厂家多,本地竞争大,出现竞相压价的现象。”龙门县竹业行业协会会长潘李源表示。

    没品牌没《卫生许可证》
    “目前龙门牙签生产量非常大,超市里却没有属于我们龙门的品牌。散签在龙门生产,包装却在外地,品牌也是外地的。”龙城街道某牙签企业老板罗金强惋惜地说。没有品牌,是制约龙门牙签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龙门牙签为何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为何不能进入超市?潘李源等表示,龙门牙签生产企业没有《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为何迟迟未发,县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先,牙签不属于食品或食品相关产品范畴,不纳入《食品安全法》监管的对象,我国对这类产品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其次,部分牙签企业生产场所和环境卫生较差,亟待改善。

措 施
    颁布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牙签、餐签的卫生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到牙签、餐签企业的存亡,也关系到龙门县的整体形象。”许志晖表示,各职能部门要分类指导、整顿规范,包括卫生安全、消防安全、职业病防治等都要做好,帮助企业健康发展。据了解,今年10月以来,县质监、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成立3个工作小组分片负责,对全县的牙签、餐签生产加工单位进行整治检查。截至目前已检查生产单位119家,发出整改通知书111份。目前检查工作仍在进行中。同时,该县还多方征求意见,有意向有实力、上规模、生产场所和环境卫生好的企业发放《卫生许可证》。
    我国对牙签产品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据悉,国家已出台征求意见稿,将对这类产品严加监管。对此,龙门县政府日前制订颁布了《龙门牙签、餐签生产加工技术规范》,从竹牙签、竹餐签生产加工企业的厂区环境卫生、生产场所卫生、从业人员卫生、原辅材料、工艺、检验控制、管理制度、管理档案及记录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规定竹牙签、竹餐签消毒漂白应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加工助剂,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加工企业还应配备检验室和检验设备,重点做好原料进厂、成品出厂检验工作。

    龙头企业将获多种扶持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企业遇到的一个主要困难就是用地难。“90%以上的牙签、餐签生产场所都是租的。”罗金强表示,这样会限制规模企业的发展。为此,许志晖指出,政府要扶优扶强,树立品牌,对龙头企业要从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各部门要研究帮扶企业的措施。据了解,该县已经在龙潭设立竹制品加工园区,首期开发200亩,此外,近期还将在龙城街道、永汉镇两地设立专门的加工园区,让企业实现集约发展、规模发展。同时,该县还将对有规模、上档次的企业进行扶优扶强,以期在具有本土品牌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逐步改善目前数量多、规模小、整体质量不高的行业状况,提升龙门牙签整体形象。
    龙门牙签行业要健康发展,龙门牙签行业协会将扮演重要角色。许志晖寄语:牙签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团结和自律,做好行业调查,利用网络等各种渠道做好牙签的宣传工作,希望广大牙签、餐签业主们争取时间,尽快按规范要求生产,把企业做强做大,争做龙头企业,把行业引领好。据了解,龙门牙签行业也将出台行业标准,从自身做起,齐心协力发展龙门牙签产业。
    本报记者黄文韬 特约通讯员刘耀龙 通讯员旋海锋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