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沙塘醒狮队于2010年4月正式成立,队员全是本村村民。
11岁的廖文勇表演耍关刀。
在我县有这么一个村,村里卧虎藏龙、高手云集。刀、枪、剑、棍、拳、鞭等武艺从10岁的小孩到70多岁的老伯,随便都能来个一两招,整条村子习武蔚然成风。它就是我县龙田镇沙塘村委沙塘村民小组。
据了解,沙塘村一直都有舞麒麟狮、习武的风俗习惯,为使这些风俗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该村组建了一支“沙塘醒狮队”,专门集合有志于此的村民进行教习。日前,记者走进沙塘村。
武术醒狮既独立又互融
还没到沙塘村祠堂,远远就听到一阵阵急促而有力的锣鼓声响。走近一看,一位头发略显斑白的老伯正在耍拳,有力的拳头、灵巧的脚步、矫健的身躯,站在旁边就能感受到老伯的“功力”。围在地塘上的人群,不时发出阵阵叫好声。老伯刚收拳作揖,一对少女拿着单刀迎了上来,飒爽的英姿,让人想起“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的词句。刀光在太阳底下更显得格外耀眼,不到一刻的时间,刀收光消,两位少女面不改色地挺立着,周围的村民又是一阵阵的喝采声。
沙塘醒狮队队长廖何佳介绍说,那位老伯叫做廖树标,人人都叫他做标叔。说起标叔,沙塘村民没有一个不知道他的“威风史”。标叔今年70岁,可以说是沙塘村年纪最大的老师傅。年轻的时候,标叔对武术十分痴迷,经常四处寻访名师学习武术,拳、棍无所不晓。看到镜头,标叔情不自禁地耍出了“四门等打”、“双龙出海”等招式。
“女孩子学武既可强身健体,又可保护自己,有什么不好?”对于女子学武,廖何佳如是认为。廖何佳说,学会一身武艺的女孩子在村里很受欢迎。
这边还没说完,那边又舞起了醒狮,三头狮子在锣鼓声的伴随下,时而跳跃,时而匍匐,那犀利的动作让村民的叫好声响个不停。三头狮子中,以中间的黑狮最为醒目,动作娴熟,样子威武。据村里82岁高龄的廖桂兴介绍,沙塘村最早舞的是麒麟狮,醒狮是近两年才兴起的。
计划再聘请三位名师教习
据沙塘醒狮队副队长廖桂凡介绍,其实解放前沙塘村就已经有舞麒麟狮和练武的习俗,但是都不成系统,直到2010年4月才正式成立沙塘醒狮队,发展醒狮文化和武术文化。队员全部都是本村村民,加上练武的女孩子,共有100人左右,以学生居多,年龄最小的队员只有11岁。
如何提高队员舞醒狮和武术水平?村长廖健深和村民商量后决定,聘请外地师傅教习,资金由村里人支持。“最后,我们从花都武术学院请来两位老师做师傅,一位教醒狮,一位教武术。”廖健深说,考虑到学生的因素,两位师傅从7月暑假开始教习,晚上就在祠堂里讲授理论知识,白天就在祠堂外练习舞狮及武术动作。每天晚上基本都人山人海,村民们不论男女老少,有空的都集中到祠堂里听课。白天,醒狮队队员及学武的村民都在祠堂外练习。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付出终于得到回报,醒狮达到了凳狮一级的水平,村民很多学会了刀、枪、剑、棍、拳等。
正所谓师傅领进入门、修行在个人。廖何佳介绍说,两位师傅离开后,村民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等空余时间进行训练,部分师兄师姐还当起了教练,指导一些小师弟师妹。“我们有些队员是在外面读书、工作的,业余时间也会跟当地一些会武术的师傅交流学习。比如我们有一位队员在惠州读书,课余时跟别人学会了打鞭。”廖何佳说,队员在外面学会新的武术,回来后也会跟村民切磋。
“下来我们打算再请三个师傅,教武术和醒狮,提高队员的水平。”廖何佳对沙塘醒狮队的未来已作好了设想。(旋海锋 沈知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