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人才是谋求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推动力。人才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当地实际,对所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育得好、用得着,真正发挥人才服务发展、建功立业的核心作用。”就如何贯彻落实 《惠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龙门县委书记许志晖日前接受惠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县将立足实际,不断充实和扩大各类实用型人才群,谋求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需制宜集聚各类人才
“强县富民,人才为先。龙门一直坚持把‘人本兴县’作为第一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和推进。”许志晖介绍说,近年来该县采取了公开招录公务员、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考专项编制人才、公开选聘大学生村官等措施,引进了一大批急需人才。至2010年底,龙门共有各类人才3.3万人。
人才“引”进来了,如何“留”得住呢?“变管理人才为服务人才。”许志晖说,为了让各类人才有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该县不断改善市政设施、公共交通等硬环境,多次提高待遇、建立“外来工之家”服务性组织等提升软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许志晖认为,留住人才还要注重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该县去年选派10名优秀党政人才到市直机关和兄弟县(区)挂职增长才干;公开遴选15名35周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锻炼。在特色人才培养方面,该县培育了一批优秀的龙门农民画家、种养能手、农村经营管理好手等,形成了具有龙门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群。
许志晖表示,该县还计划3年内培养获高级技师职称农民画家100人,中级职称500人,初级职称1000人,并继续引进绘画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除了要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通人才制度性上升通道同样是关键。“对于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我们大胆任用,尤其是非常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干部。”许志晖举例说,去年该县提拔的干部中,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占总提拔人数的56.7%;15名第五批县管拔尖人才中,基层一线的占了三分之二。
因岗制宜壮大各类人才群
许志晖认为,当前,龙门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才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许志晖表示,接下来,该县将出台全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每年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引进人才,确保人才从数量、知识结构、专业层次等方面满足龙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远发展的智力需求。下一步该县的人才工作可概括为三个“一、十、百、千”,即:开好一个全县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一个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配套完善一批人才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数十名县管拔尖人才的带头作用、引进数十名较高层次紧缺人才、创建十个人才工作示范点;培养百名后备党政人才、百名专业技术人才及以农民画家为主的百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千名党政人才、千名专业技术人才和千名农村实用人才等。通过想方设法壮大各类人才群,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龙门实现经济转型、建设强县富民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本报记者谢超平 通讯员张文伟 邬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