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擦亮党建品牌 强县富民谋发展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擦亮党建品牌 强县富民谋发展

转载 2011/07/04 17:27:3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惠州日报 190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四民主工作法”创出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是党的重要阵地。

全国劳模、龙江镇石前村党支书阮石珍 (左一)为种菜的党员能手上党课送技术。


    加快转型升级促发展,实现强县富民谋幸福。近年来,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龙门县的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解放思想,认真实施六大发展战略

   
解放思想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只有通过解放思想,才能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和目标,从而凝聚上下、树立信心,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围绕省委“三促进一保持”和市委“三促三保”的工作任务,龙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强县富民”发展目标,认真实施“人本兴县、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旅游旺县、农业稳县、文化强县”六大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力推进“打基础、破瓶颈、育产业、扩总量、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近年来,龙门县县委通过三次召开务虚工作会议以及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现场办公会等方式,明确了以贯彻落实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融入珠三角经济一体化为方向、夯实生态优势产业为基础的科学发展思路,扎实推进“珠三角生态花园”打造和“生态经济特色县”建设,为让龙门人民过得更幸福而努力。

    锐意改革,创新选人用人科学机制

    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是推进龙门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该县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等选人用人制度和规定,树立正确导向,完善科学考评,突出群众公认,严格选任程序,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和“以德才察干部,凭公论选干部,靠实绩用干部”的用人环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2008年,龙门县采取“海推”形式推荐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并在干部公示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对拟任人选提交县委常委会前进行公示,即公示前移和延伸考察,落实了群众的监督权和更多的话事权,得到了群众的好评。2009年,该县积极实施“百名工程”活动和公开遴选乡镇党委书记等。2010年,该县采取全委会差额提名方式,提名部分乡镇党委书记、镇长人选。同时,积极开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在2010年度“一报告两评议”活动中,龙门县干部选拔任用群众满意度为96.98%,整治用人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为94.98%。

    强化培训,去年培训轮训干部10000多人次

    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和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龙门县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全员参训、选派代训、借智讲训、自主选训、岗位炼训和机制促训等“六训”方式,加大各类干部的培训。2010年龙门县培训轮训干部就达10000多人次。

    近年来,该县先后邀请了省委党校、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机构的学者、专家、教授作专题报告,提高全县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市直机关和兄弟县(区)挂职,让他们学习先进,吸取经验,增长才干;公开遴选35周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区)挂职锻炼;完善和落实各级党员干部培训经费保障、日常管理、效果回访机制等,不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

    打造品牌,“四民主工作法”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内容。近年来,龙门县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不断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品牌。

    作为“四民主工作法”的先行地,龙门县进一步完善了“四民主工作法”党建品牌,注重强化基层组织和党员的核心地位,做到“四个有”,即每提有党知、每决有党参、每理有党带、每监有党督,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和科学发展意识。创新基层组织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六访六问”(专访先富户问发展,家访贫困户问生计,走访“五老”户问冷暖,拜访企业户问服务,电访外出务工户问需求、下访纠纷户问根源)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抓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远程开放日”活动,该县东较文化广场站点被评为我市唯一的省级大型户外示范点。龙门县的党建品牌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肯定,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中国组织人事报》、《南方》等省级以上刊物都介绍了该县的特色做法,省级有关简报也进行了经验介绍。

    筑巢引凤,帮助人才解决生活工作问题

    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为加快推进“人本兴县”战略和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龙门县积极采取宽松灵活措施,通过公开招考、外出招聘、接收安置等方式,吸纳选拔更多优秀人才加快建设山区县。

    该县先后出台了 《龙门县人才引进办法(试行)》和《龙门县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暂行)》,在引进人才、选拔人才、关怀人才等方面推出了多项新举措。通过召开新春茶话会、人才座谈会、人才专题调研等方式,深入各单位听取人才工作意见和建议,帮助人才尤其是外地籍人才解决生活工作问题。2009年东莞市镇街36名党政领导干部到龙门县对口挂职,有力加强了该县与发达地区的智力对接;该县累计公开选聘120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基层一线,让优秀年轻干部在基层磨炼成才;把解决人才住房难问题纳入经济适用房建设规划,解决了全县在职教师享受住房公积金待遇问题,惠及教职工3393人;组织拔尖人才免费体检、向各类人才发放政府津贴和补贴,全县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推动龙门科学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罗孝宗 实习生苏乾壹 通讯员李穗华 刘 敏 廖云标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