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村民们对重建山下刘氏宗祠都相当支持,捐资大会刚开始不到2个小时就筹得约50万元款项。”10月1日,在平陵镇山下小学操场举行的山下刘氏重建宗祠捐资大会上,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三才这样告诉记者。大会现场,一辆辆小轿车摆满了操场周围的空地,锣鼓喧天,醒狮表演,一片热闹。大会一开始,村民们或是排队等候捐款,或是专心听着舞台上村民代表对重建宗祠的看法。
据悉,本次捐资大会共筹得款项约70万元。山下刘氏宗祠今年农历八月初八(9月5日)正式启动重建,预计今年底建成。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保护宗祠、传承民间传统文化也越来越重视,于是陆陆续续出现了村民们自愿捐资重修或重建宗祠的现象。如龙田镇沙塘村、平陵镇晨光村等村也在几年前通过向村民集资等方式重修了宗祠。
重建刘氏宗祠造山下新形象
据介绍,山下刘氏宗祠约有300年历史,期间重修过两三次。今年初,村里的老者及村干部都提出重建宗祠,树立山下村“新形象”。通过调查,村民对重建宗祠表示支持,于是便定于今年农历八月初八(9月5日)正式启动重建宗祠。“重建宗祠,一方面可以为村民提供祭祀和办红白喜事的好地方,促进村民团结和谐;另一方面,山下村作为白芒坑革命遗址的所在地,建好祠堂即可以树立革命老区新形象。”刘三才说。
白芒坑革命遗址是惠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龙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史迹丰富,风景秀丽,自然生态资源良好,周围有1500多亩生态公益保护林。刘三才表示,为给游客展示山下村革命老区的新形象,山下刘氏宗祠的重建将按照一流的客家风格,即建成琉璃瓦、青砖和土木结构。
借筹资大会促招商引资
刘三才分析了举行重建刘氏宗祠捐资大会的原因。一是村民和谐了富裕了。近年来,县人大代表在山下村创建了和谐责任区。目前山下村共有村民2500人,其中外出做生意当老板的约100人,村民人均收入约6000元,全村小轿车达120多辆。另外,借着举办捐资大会来促进山下村的招商引资工作。刘三才指出,在本次捐资大会上,富裕的村民会捐数万元,生活一般的村民除了捐100元到200元不等外,还出力帮忙到外地购买重建宗祠用的青砖。
据介绍,今年初我县跟龙门籍的某老板签订了共同开发白芒坑革命遗址的合约。我县计划将白芒坑红色革命史迹与周边优良生态资源结合起来,打造白芒坑红色生态休闲度假区,吸引各地游客。同时将白芒坑革命遗址纳入到全县“三十里特色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把红色旅游打造成为龙门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链接:
白芒坑革命遗址革命史迹丰富。1925年,张民达、叶剑英带领东征军以及1927年叶墉、徐向前领导的“红四师”曾在此驻扎休整,现有“红四师”休整遗址和白芒坑人民抗击日军遗址、白芒坑人民武装成立旧址等,还曾是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司令部所在地,边纵领导尹林平、东三支领导黄柏等在此办公居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