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利是金额随着时代发展“水涨船高”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利是金额随着时代发展“水涨船高”

转载 2012/02/29 20:22:4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沈知尚 2421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恭喜发财,利是兜来(红包拿来)”春节期间,已婚的市民听到最多的恐怕就是这一句话了,这句话正是春节拜年收发利是的“潜台词”。春节拜年时,长辈(已婚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派发给晚辈(未婚者)。利是,也称为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收利是是未婚者特别是小孩子过年最为开心的一件事。随着近年物价上涨,红红的利是封里面的“馅”也越来越丰富,每封十几、二十元是平常事,多者每封过百元。大家可别小看这小小的利是,它也代表了时代的变迁。记者通过对我县市民老、中、青三代人的采访,为读者呈现这一小小利是的“与时俱进”。老年人

一张红纸包着小小硬币

    今年85岁的市民董寿奇出生于1927年。据其回忆,作为农村贫苦家庭的孩子,他小时候能收到的利是是极为少数的,一般都是只有父母等较亲的长辈才会给利是,同时,他们收到的利是与现在的利是差别也是最大的。“以前的利是没有这么漂亮的利是封装,仅用一张红纸包着钱,所以那时候的利是我们叫‘红包’;而利是钱则是国民党所铸造的价值很小的铜币,10个铜币才等于1元。那时候是有钱人家给银币,穷苦人家给铜币。”董寿奇说,在他们那个年代,生活贫苦,利是仅仅代表长辈对孩子的一种祝福,没想过要算计里面有多少钱,能收到一两个利是已是相当高兴的事了。
 
    董寿奇告诉记者,因为能收到的利是钱很少,所以收到利是后,他一般都是用来买东西吃,或者是去买“火炮”玩,过完年基本都会用完。

中年人
“1元利是已是相当了不起”
 
    今年58岁的廖先生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他说,小时候他收到的利是是纸币,也是很少的,一般是1角、2角,有时候能收到5角。“那时候舍得给1元利是钱的人一般都是有钱人,我也只收过一次,是我读初中时一个香港亲戚给的,1元利是已是相当了不起了。”廖先生说。
 
    廖先生表示,以前他收到的利是都是用红纸包的,利是封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才出现。“以前的利是封很简单,红色的一个纸袋印上一个‘福’字或者‘寿’字等等,不像现在这样的款式多、图案多、颜色多。”说到利是钱的使用,廖先生称收到的利是钱加起来总共才几元钱,都是自己留着用。买零食、和小朋友玩公仔纸牌、买炮竹玩。“不过父母经常会对我们说少花点,要留着交学费。那时候学费要5元钱左右。”廖先生表示。

年青人
利是钱普遍总计过千元
 
    时间转眼到了21世纪,经过时代变迁和物价的不断上涨,利是金额也水涨船高了。部分市民表示,现在派利是给小孩,5元一封的利是都不好意思出手了。相对地,现在的年青人收到的利是每封普遍都是在10元以上,收到百元以上的利是已不算稀奇事。“今年春节,我的儿子收到的利是钱总数有两千元左右。相比往年多一点,因为结了婚的亲戚朋友一年比一年多。”在县城东较文化广场,市民叶太太带着小孩,向记者透露子女在龙年春节收到的利是钱数目。
 
    收到利是后如何使用?记者采访了几位女士和小朋友,发现大部分市民都选择把钱存进银行备用。“每年收到的利是都是交给妈妈,妈妈不让我们乱花钱。”叶太太11岁的儿子说,有时候他妈妈不在身边时会悄悄留下几封利是,“用来买玩具、烟花,买东西吃。”小朋友悄悄地告诉记者。叶太太表示,因为利是钱数目太大,怕孩子拿了会乱花钱,所以年后就把全部钱都存进银行。“元宵过后我才会拆利是,然后把钱存进银行,不舍得花这些钱。”未婚青年何小姐亦是如此。
 
□相关链接
压岁钱的来由
 
    古时候的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枕头底下。
  
    关于压岁钱,有两个流传较广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古时候,有一小妖叫“祟”,常在大年三十晚出来害熟睡中的孩子。为保护孩子,家家都在这晚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守祟”。后有一夫妻俩老年得子,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与孩子玩并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枕头下。半夜里“祟”刚来到孩子身边,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神仙所变。后来夫妻俩就把这事告诉了大家,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因“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据史载,宋朝王韶子南陔南下,被坏人劫走,于途中惊呼而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小孩得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

□记者手记
应引导孩子树立价值观并合理理财
 
    收发利是是一项长久流传的春节习俗。记者认为,无论时代如何改变,不变的仍是那浓浓的传统年味和人情味。但是,记者也曾见过有小孩向父母埋怨只给2元或5元利是的亲戚“这么小气”。其实,利是的价值在于其蕴含的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福和期盼,不应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为免孩子的思想向拜金主义倾斜,当下,父母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向孩子讲述利是的传统意义。
 
    与此同时,在利是钱的使用方面,教导孩子不要乱花钱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将钱存进银行,如此保守做法是否最佳?记者认为,家长可否利用这些利是钱,向孩子传授理财方面的知识,教导其正确而安全地持有和支配自己的资产,要么购买学习用品、交学费等,引导孩子适度消费;要么帮助他人,培养爱心;要么在储蓄与投资中让金钱增值等等。金钱只是一种工具,善用则活,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才能体现和放大其价值。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