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村民被确诊恙虫叮咬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一村民被确诊恙虫叮咬

转载 2012/06/29 15:24:2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182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日前,记者从龙田镇旧梁村委获悉,该村出现一例疑似被恙虫叮咬致病的病例。

    据了解,该名患者为79岁的梁姓老大爷。据其子透露,5月25日左右,梁大爷外出劳作回家后出现发烧症状,在当地诊所治疗两天后未退烧反而持续发高烧至40℃,后来又赶往县医院住院治疗多天未见好转,即于6月1日转往惠州市中心医院就诊。

    市中心医院医生检查发现,梁大爷除伴有发烧症状外,在其大腿上还发现有一小块被虫叮咬的伤口,已呈红色焦痂状,经问诊和相关检查后确诊其为被恙虫叮咬而感染“恙虫病立克次体”。

    据梁大爷的儿子透露,5月中旬,梁大爷曾在自家树林劳作,疑是期间被恙虫钻入腿部叮咬而受感染。因梁大爷只是发烧未有任何异状,其家人也未作何种病症猜想。

    据悉,梁大爷体内器官无并发感染,经治疗目前已退烧并于6月12日治愈出院。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科工作人员表示,夏季是螨虫类感染高发季节,市民尽量不要坐于花坛或草地上。在田地、树林等野外作业时,应尽量扎紧袖口和裤脚口,并喷涂一些驱虫药,做好个人防护以防虫类叮咬。

(沈知尚)

■相关链接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螨幼虫叮咬人体传入病原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后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传播媒介为恙螨幼虫。潜伏期为4至20天,无传染性。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等。我国古代名医晋葛洪在1600余年前已述及本病流行于华南一带,称之为“沙虱热”。(来源:百度百科)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