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今年中秋节你回家看看吗?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今年中秋节你回家看看吗?

转载 2012/10/25 13:09:4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85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古往今来,孝亲敬老一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中秋节临近,在外务工的人或收拾好行李、或买好了礼物准备放假回家和父母团圆,尽尽孝道。但总有一部分人因工作、经济、时间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回家,甚至已经几年没回家探望过父母了。

    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案草案》进行了审议,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或将以法律形式加以约束,这随着中秋的到来,引发了市民的广泛讨论。

▼父母:只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家住在平陵镇中心市场的张伯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他和老伴单独住着三室一厅。他的三个儿女都在广州工作。但是他们都有各自的小家庭,各自买了房子。以前孩子小的时候,他们还把孩子放在老人的身边,自己也经常回来吃饭,但是现在孩子大了,他们也不经常回来了,只是周末偶尔回来看看父母。工作忙的时候,也有两三个月没有一个子女登门的时候。

    两个老人常常想自己的孩子,也盼着他们常回来看看,但是想到孩子平时工作很忙,还要再跑回来看自己,两个老人又不忍心了。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多买些菜放在冰箱里怕孩子回来不够吃,如果孩子不回来,他们几天都不买菜,慢慢将存下来的菜吃掉。他们说其实他们很想替自己的孩子分担一些压力,但是孩子们似乎也不愿意,也从来不向自己诉说难处。

▼子女:“常回家看看”难不难?

    在县城某单位上班的陈女士,老家在惠城区,结婚后,陈女士就一直住在县城。虽然如此,每个周末,她都会将两天的休息时间,用来回家看望父母。陈女士表示,“常回家看看”入法思想是好的,但应该是每个子女从心里自愿去做的,而不应该依靠法律约束。

    从事建筑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40岁,是河南人,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广东打工,因为工作时间的原因他也很少回家。成家以后,他也更忙碌,回家的次数更少了。掐指一算,发现他已经有2年没有回过河南的老家了,“并不是自己不想回家,而是因为回一次家所花的费用和时间太多了。如果从法律的层面对子女的孝行进行约束,自己真的有点力不从心。”

▼声音:建立社会机制排遣老人孤独

    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由于工作上的关系,自己接触了不少的空巢老人。通过和空巢老人的交谈了解到,与独自生活、自己照顾自己相比,空巢老人更加难耐的则是对儿女们的思念,在生活环境相对单一的农村,这份孤独显得格外突出。

    县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对子女加以约束外,也要相应地在社会制度上给予老年人关怀。据了解,龙城街道就针对老年人建立帮扶机制,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组织了社区大学生及主任助理组成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并积极鼓励和引导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居民加入志愿助老队伍。定期对空巢老人进行电话慰问,通过与空巢老人谈心,送去问候和祝福,帮助老人排遣孤独。    (吴晋翔)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