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带旺土特产业 增加农户收入
转载
于 2013/02/02 20:07:0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178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12年12月中旬,南昆山大观园生态度假区为期一个月的第四届皇帝柑美食节刚落下帷幕,十几万斤的龙门皇帝柑被游客抢购一空。近年来,游客对土特产的热捧,在带动农业发展的同时,周边的村民也因旅游的带动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农产品的销售带来新渠道并直接带动农民经济收入。
据了解,目前全县绝大部分乡镇以及主要交通的沿线都设有旅游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农副产品的销售。直接参与到旅游中来的农户越来越多,销售渠道与方式也不断增强。
【创品牌】
自产自销皇帝柑被贴上别地标签
“早上汽车一拉过来,在大堂一摆,还没有装箱,就一筐一筐地被客人拉走。”南昆山大观园生态度假区总经理魏勇表示,皇帝柑美食节已经做了4年,每年11月初到12月中举办,都会吸引不少游客。由于龙门皇帝柑具有清爽、无渣、甜度适中的特点,非常受游客喜爱,因此,每年都会卖出十几万斤。
“龙门的土特产资源丰富,但是外面的人很多都不知道,只有当地人知道。就以皇帝柑来说,我们走了很多地方都没有人知道龙门自产自销皇帝柑,大家只知道肇庆的皇帝柑。”魏勇展示了手机里的一张照片,广州某超市里摆放的青绿色的皇帝柑标明原产地肇庆,出售7.2元一斤。魏勇表示,由于龙门的皇帝柑没有知名度,许多收购皇帝柑的收购商在龙门收购了皇帝柑后就会贴上肇庆的品牌销往全国各地。
与皇帝柑遭受相同境遇的还包括龙门的米饼、粉葛,这些产品时常会被贴上增城的名字,如此有特色的土特产,至今都没有打出具有龙门特色的品牌。魏勇说,“做皇帝柑美食节,就是希望能树立一个品牌的公信力。龙门的特产需要一个品牌,一个公信力。”
【自产销】
几乎每家每户都种大米花生
在永汉镇,海涛土特产销售中心的炒米饼日销量达300斤,已经成为该特产店的招牌产品。米饼制作所需的大米与花生大部分都是来自永汉本地农户。销售经理黄水南表示,该土特产店的特产品种多达100种,销量最好的就是自制的炒米饼,日销量200到300斤,每月收入达9到10万元。
米饼的主要原材料是大米和花生,这两种原材料每日消耗量达到600斤左右。黄水南介绍,永汉镇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花生和大米,除了自给自足以外,其他的都会卖给专门的收购商,通过收购商进行初加工再提供到海涛土特产销售中心,这对当地农户经济收入的带动作用也是不小的。
此外,不少农户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在景区周围摆摊贩卖农产品。由于龙门旅游业以温泉行业为主,游客量随着秋冬的到来增多。不少农户都选择上半年在家劳作,下半年摆摊出售农特产。“现正值年前,生意比较旺。”上埔村三角夫村小组的刘女士在景区门口搭起了一个不大的摊位。摊位上摆放着各种土特产,包括腊味、鸡蛋等各种农产品。刘女士说,自己的摊位小,就每月赚个几百元补贴家用,像其他大一点的商铺就赚得比较多,每月可达几千元。
【寻路子】
吸纳农户商家共同打造土特产商业街
目前,南昆山大观园生态度假区正在筹备打造一条融合土特产的商业街,而做这一步的基础就是找当地的农户收购农产品,为此南昆山大观园生态度假区专门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在当地寻找资源。魏勇介绍说,我们找有能力的农户和商家进来,并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将龙门米、粉葛、慈菇、腊味等土特产加入进来,集体展示和推广,进行联合营销。“南昆山大观园生态度假区与土特产的融合比较早,才有了现在的商业街。我们的合作渠道遍布珠三角,每个渠道都有一定的消费群,能够短时间内推广出去。”魏勇表示。
接下来,南昆山大观园生态度假区会分阶段在土特产方面搞一些活动,吸引珠三角的市民进来,做成一个大的产业,而不仅仅是皇帝柑。出售大米的,就展示稻谷,游客购买大米就现场将稻谷的壳去掉出售。出售花生油,就以土榨的方式现场制作。“这种方式对游客来说,不仅是一种体验,也感觉更安全。现在的游客对食品最大的关注点是安全和原生态。”魏勇说。
南昆山大观园生态度假区一年有40到50万的客流量,并计划推出特产商业街后,将周边到龙门来旅游的客人吸引到这里来,做到每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目前特产商业街的20多间商铺已经有一半租了出去,春节后将对外开放。针对成本和收益的障碍,魏勇建议农民两三个农户租一个铺面以减少成本。(顾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