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6月12日端午节当天,结合2013年老广州民间艺术节“五月五·龙船鼓”,以“夏”为主题的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在广州荔枝湾开幕。在荔枝湾水上舞台及周边水域,展现端午祈福、龙舟传统民俗、龙舟竞渡和巡游盛大场景,三个篇章《端午祈福》、《飞龙出水》、《盛世起航》演绎端午节日文化。龙门舞火狗作为受邀节目参加了开幕式,并参加了下午的专场表演。
“火狗仔,总唔来(还不来)?来罗!来罗……”“舂的什么糍?黄姜(包的)芋头糍……”龙门的姑娘们身穿瑶族服饰,在手臂、腰部用山藤绑上黄姜叶,头戴竹笠,并插上香火,扮演“火狗”。姑娘们边舞拜,边反复唱着古老的民歌,极其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赢得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这次参加表演的20名学生都是来自龙门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学生,年龄在20岁左右,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排练而成。队长梁燕恒说,这次表演的20个人是由最初100个人挑选出来的。由于表演者都是教师进修学校的学生,大家都有舞蹈的功底,所以学起来并不困难。18岁的刘子敏是表演者中唯一一个瑶族姑娘,也唯独她在成年礼的时候跳过舞火狗。刘子敏表示,能参加这样的表演很高兴,与之前的感觉很不一样,能在广州表演自己民族的舞蹈很有荣誉感。作为领队的单和仁老师介绍,这次表演的舞火狗是最原始的版本,就是要体现原汁原味的瑶族文化。为了让学生们跳出舞火狗的韵味,他还给学生们讲述了瑶族文化的内涵,让舞蹈更富有灵魂。
据了解,“舞火狗”是一种舞蹈,同时也是蓝田瑶族少女的一种“成年礼”特殊仪式,是我国唯一余存的民族图腾祭祀与少女成人礼奇妙结合的古老民间宗教仪式。相传很久之前,靠狗奶养大的瑶族先祖,要后人永记“再生之母”的恩德。每年中秋团圆之际瑶族未婚少女会在手臂、腰部用山藤绑上黄姜叶,头戴竹笠,并插上香火,扮演“火狗”,边舞蹈边反复清唱着旋律古老、悠扬的歌谣,纪念先人,祈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