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青山绿水间,游客陶醉在温泉中。
别具特色的云顶温泉。
走进珠三角生态花园——— 龙门县,放眼望去,碧水青山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目之所及,尽显生机勃发。田埂间,稻穗金黄,农民们正在收割担担丰粮;南昆山上,蒸汽腾腾,温泉里传来游人连连笑语;工业园区里,机械轰鸣,工地上建设者们用双手建起幢幢厂房。这是全媒体采访组日前在龙门县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据了解,这个曾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县近年来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独特的资源禀赋,坚定建设“生态经济特色县”的发展目标,科学发展,经济社会状态焕然一新。
为实现 “助力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目标,下一步,龙门县将适度调整发展重点,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一手抓工业化,实施“一区带多园”的工业发展模式,带动龙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
旅游
旅游带动服务业发展解决近5万人就业
十一月中旬,记者在龙门县各大温泉旅游度假区看到,来自各地的自驾游客纷纷选择到龙门旅游、泡温泉。以龙门南昆山温泉大观园、龙门铁泉、尚天然·国际温泉小镇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温泉旅游景区迎来了大批游客。
龙门县的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历年来的旅游发展建设过程中,龙门县始终围绕打造“珠三角生态花园”这一目标,加强旅游资源整合,推动旅游产业规模化集群发展。目前已形成了 “森林度假”、“温泉养生”、“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四大旅游板块,板块之间互相联动,发展相得益彰。
据统计,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龙门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攀升,全县接待游客数量由2000年的21万人次增加到2012年55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由2000年的约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2.5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旅游收入占地区GDP的比重可由2000年3.4%上升到2012年的22.45%;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也直接带动了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特色餐饮住宿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解决了龙门近5万人的就业,真正让当地老百姓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让民众真正感到生活在龙门是愉悦的。
工业
实施工业立县发展战略
工业一直是龙门县经济短板,在为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发挥排头兵作用过程中,龙门一直在思考如何补齐这块短板,现在该县的思路越来越清晰。“龙门在坚持打造生态经济特色县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县发展战略。”龙门县委副书记、县长林洪说,把发展工业作为龙门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把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壮大工业经济。
据了解,到2017年,该园区计划在完成扩园、解决用地瓶颈的基础上,再引进“应急救援”为主的产业约20家企业,投资规模达30亿元,并建成投产,预计可新增工业产值37亿元,新增工业增加值10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6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龙门县GDP(220亿元)的比重达16%。
交通
广河高速带动龙门与周边城市商贸往来
记者近日在南昆山温泉大观园看到,前来休闲度假的自驾游旅客群体中,除了来自我市各县(区)的游客以外,相当大一部分游客来自广州、河源以及东莞等珠三角地区。据了解,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不仅仅是龙门丰富的旅游资源,广河高速全线通车,大大缩短了龙门与珠三角发达地区距离,也是各地游客偏爱龙门的客观因素之一。
在全省山区县区里面,龙门具有明显的地缘、资源、产业、人文4大优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龙门经济依然欠发达。常言道:想要富,先修路。为破解交通瓶颈,彰显区位区域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龙门县公路网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以省、县道为主的公路网已初步形成。作为首条经过龙门的高速公路———广河高速,被龙门人称为黄金通道。广河高速公路的建成,不仅带动了龙门与珠三角城市的商贸往来,助推龙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速通道。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粤东北山区两翼转移、开发旅游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龙门县计划在未来5年实施大广高速公路龙门段、仁深高速公路龙门段、惠龙高速公路龙门段以及汕湛高速公路龙门段等4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以及一批重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据介绍,届时,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路网为辅助,纵横交错、布局合理的公路网络有助龙门一跃成为粤中地区的交通枢纽,将更加有利于当地工业、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农业
建成“四个一万亩”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这厢,平陵镇晨光村的田间地头,农民驾驭着收割机划过田间,收获稻谷的同时,收获幸福;那厢,龙江镇格浪村农民正利用冬闲稻田扩大种植潮州芥菜面积,绿油油的芥菜基地里,一片喜人长势。
近年来,龙门县依托丰富农业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实施“农业稳县”战略,以建设生态特色农业强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开创了农业发展新格局,特色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生产逐渐走向现代化。据统计,2012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4.2亿元,比2007年的16.4亿元增长47.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911元,比2007年的4381元番了一番,比增达126%。
“目前,我县已建成 ‘四个一万亩’(龙城万亩柑桔、龙田镇万亩无公害蔬菜、龙田镇万亩优质稻、平陵镇万亩优质稻)和‘两个一千亩’(永汉千亩慈菇、麻榨千亩粉葛)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龙门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龙门在形成特色农业的同时,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当前,该县正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按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价值高的产品。随着农产品价值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基层
每村聘请一名律师为法制副主任
龙门为提升基层民主法治水平,正积极推进“司法惠民工程”。该项工程使大量涉法涉诉案件得到及时有效调解,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
“目前全县155个行政村中除了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司法惠民工作站第一联络员’,每村还聘请一名律师为村级法制副主任。”平陵镇黄沙村法制副主任夏平律师介绍,法制副主任定期组织党员群众收看远程教育的法制宣传节目,发放法律宣传手册等,宣讲民主权利、议事程序、承诺后果等法律知识,着力提高村民法治意识。
据了解,司法惠民工作站主动为老百姓提供法律咨询、诉前调解、巡回立案、巡回开庭、申请执行等“一站式”现场服务,把工作延伸至最前沿。据统计,目前司法惠民工作站人员共走访群众186人次,接待群众来访和咨询1000多人次,受理案件79宗。
据龙门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还通过开展法律援助、送法下乡等司法活动以及 “民主法治示范村”“争创诚信守法先进户”等创建活动,丰富工作内容,夯实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