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记者体验社工工作 快乐着别人的快乐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记者体验社工工作 快乐着别人的快乐

转载 2014/01/07 18:56:1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 190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13年12月6日,我县首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龙城街道城南社区正式成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一群专业社工悄然进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他们可以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方便、替残疾人提供自我照顾训练、针对家庭危机展开调适治疗等多项服务。

  在这群专业社工当中,大部分都是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有社会服务相关经验,并在上岗前进行了长时间培训的人员。为龙城街道城南社区的居民服务将近一个月,他们是否如制度设计者想象的那样,成为社区居民的福利呢?最近,记者走进这群专业社工,体验他们的工作,并感受这些社工给社区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社工都是80后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龙城街道城南社区办公楼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领队社工正和其他两名队员商量一天的回访对象。与印象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年社工形象不同的是,他们三个都是年轻的80后,其中郑平跟王燕云是刚刚从大学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领队的路裔培也只有1年的工作经历。

  “今天先去退伍患病军人叶先生的家,再去看看残障家庭曾大爷家有什么需要的,然后去看看甘香路那边居民的情况……”待电话核实对象在家后,记者跟随他们出发了。出门时,领队社工路裔培顺手在门口的宣传板上,取下了几份《龙城街道城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简介》。路裔培说,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工作的第一难,就是让群众接受这个新鲜事物,这本服务指引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心的工作。

  说是去回访约好的对象,可是一路上,三个80后遇到不认识的社区居民,都会停下来自我介绍并递上服务中心简介,顺便聊聊情况,并细心记录下来。“以后遇到什么事需要我们社工帮助的,直接打电话找我们就好了。”交谈结束后,社工留下了联系电话给这些阿叔大婶们。

  路裔培告诉记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由政府出资,社会工作机构负责组建专业服务团队的服务机构。服务团队运用社会工作等专业方法和技术,向社区居民提供包括老人、儿童、残疾人的福利性服务;面对家庭、青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的公益性服务;面对广大居民、企事业单位的低偿便民服务;组织居民开展自助、互助性服务等。

  “开展社区综合服务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活动。”路裔培说,因为初来乍到,社区内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些社工,沟通起来往往会有戒备心,开展工作需要耐心和时间。他们在社区居委的帮助下做好居民调查摸底工作,时常探访有潜在需求的居民,与他们拉家常、熟悉基本情况,然后对照中心的服务标准进行分类建档,对符合条件的逐个做好跟踪服务。

社区居民笑容多了

  记者跟随三名社工沿着甘南路东拐西转,一路走走停停,大约20分钟的时间,才来到了退伍军人叶先生的家。因为事前通过电话了解到社工要过来,他一早就在大门外等候,并笑着把社工们请了进去。

  路裔培说,这是他们第三次到叶先生的家,在这之前,叶先生曾几次挂断他们的电话。在遭遇闭门羹后,他们在社区居委的帮助下来到叶先生的家,讲解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工的工作情况,才慢慢让叶先生放松了警惕。

  “一个月下来,这些社工们跟我打招呼多了,笑容也多了。”50多岁的叶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退伍军人,患有高血压多年,由于身体较差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一般在家操持家务。刚开始以为这些社工是骗钱的才没有理会,后来熟悉后,这些社工经常过来找他聊天,排解心中一些苦闷。在得知自己儿子销售的产品出现滞销时,他们也想方设法在网上帮他开拓销售渠道,非常感谢这些社工。

  而家住社区居委附近的曾大爷,因为近水楼台,更是感受到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后这些社工给他残障儿子带来的变化。“第一次来访时,一进门看这群学生模样的社工,我就想可能是来走走过场的,但没想到这群社工还真的挺用心来帮助我们社区群众。”提起这群社工,曾大爷跟记者称赞道。

  曾大爷说,自己的儿子先天性聋哑,由于与人沟通存在困难,周围的人见到他都躲得远远的,不愿意跟他说话甚至取笑他。而社工却把他当亲人一样看待,一见到他就喜欢跟他打手语跟他沟通,几次下来每当社工一来到,儿子就很开心。

  路裔培说,“大爷,助残公共服务也是我们社工的工作内容,以后我们会为你儿子提供自我照顾训练和心理辅导等康复服务的,遇到什么事就跟我们说。”听社工这么一说,曾大爷连忙表示感谢。

快乐着别人的快乐

  “最担心是我们的能力达不到服务对象的期望。”作为龙门首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领队,路裔培的压力自然不小。在反复走访掌握受访者相关情况后,路裔培带领团队一有空就翻开受访者的登记信息,把细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和改进服务方案。

  经过一个月的摸索,对社区的服务计划和思路逐渐清晰,路裔培的心渐渐定了下来。“真正实践后,从需求摸底调查到确定服务方案都得靠自己,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社工的转变中,也会有压力和迷惘。”路裔培说,他所在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经常进行职业能力培训,员工也开通了QQ群,交流各自工作心得,互相减压。下来还会有新队员充实到他们的队伍中,对做好下来的城南社区居民服务工作,路裔培充满信心。

  “刚来时是有一点后悔。”社工队员郑平说,她选择了从事社工行业是完全出于爱心,来了之后才发现工作地方比较偏僻没有城市的繁华,而一些居民的冷漠态度更是令她措手不及,甚至打起“退堂鼓”的念头。“不能对不起专业社工这份职业。”一番思想斗争后,郑平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决定留下来。

  “我从小就喜欢帮助人,考大学的时候看见这个专业的介绍,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社工队员王燕云告诉记者,毕业后他们班很多人都转行了,有当文秘的,有去银行的。虽然这样,王燕云也没有动摇她从事社工工作的决心。“我们专业书有句‘助人自助,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对此我很认同,我喜欢社工这份工作,而且我相信这种工作状态和氛围在其他公司或者办公室里是没有的。”王燕云说。(吴晋翔)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