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来自广州的中学生在新陂村学干农活。 本报记者游璇钰 摄
本报讯 (记者游璇钰)“这是我第一次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尝到下地种田的滋味,这5天有苦有乐,感受很深!”11月21日,在龙门县永汉镇新陂村综合文化广场举行的学农社会实践活动闭营仪式上,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高二年级的一名女生说。当天,该中学近800名高中学生结束了为期5天的学农生活,启程返穗。
建成龙门县最好的村级文化广场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对口帮扶新陂村的帮扶单位市委宣传部和惠州广电传媒集团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在该村建成了4000多平方米综合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文化生活场所。以此为依托,在各方努力下,新陂村联合有关社会力量在村里设立学农基地,供城市学生体验农家生活,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增收脱贫机会。
据悉,新陂村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省级贫困村。全村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425户,其中帮扶户45户。今年年初,该村综合文化广场建好后,增加了舞台、音响、路灯、栏杆、篮球场、乒乓球台等设施。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在广场跳舞唱歌、散步玩耍,生活越来越有滋味。该村成为全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117个贫困村中第一个建成文化广场的,该广场成为龙门县最好的村级文化广场之一。
村民再也不愁农产品销路
“由于地缘关系,目前村学农基地吸引的学生主要来自广州市。截至目前,已有10所广州的中学定点在新陂村。”新陂村有关负责人说,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的学生是该村接待的第二批学生。学农期间,每位学生只需缴纳一定的生活费用,就可以在帮扶户或其他农户家里吃住,每天过着烧柴、做饭、种地、喂家禽等农家生活,吃着地道的稻米、青菜、鸡蛋、家禽等。到此体验农村生活的学生表示,他们除了对农村、农业有了初步认识,也体验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对接收学生的各家农户来说,他们也得到一些回报———每接待一批学生可以得到几百元吃住补贴,还可以把自家的农产品供给学生吃,不用再愁销路。
据该村负责人介绍,两个帮扶单位还争取各级扶持资金为22户农户改造泥砖房;投入9万元建立产销一体的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首期参社的帮扶户养殖了2700多只三黄鸡;筹集资金帮助村集体参股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全村集体收入约1.8万元。按照目前初步预计,今年集体收入能达到6万多元,明年能达到12万元以上,实现‘脱钩’。”该村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