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龙门农民画走出深闺走进生活,可欣赏可收藏还能穿在身上。资料图片
由市委宣传部撰写的《龙门农民画成就文化大产业》一文,日前被《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2014年)》收录。
据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是由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组织编写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干部教育培训教材。《龙门农民画成就文化大产业》一文是今年我省唯一被收录进该书的案例,也是该书编写以来我省被收录的5个案例之一,更是我市唯一被编入该书的案例。
《龙门农民画成就文化大产业》一文,从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思考和分析了龙门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如何立足自身实际,从地方文化特色、文化产业化突围,让农民画这一乡土文化登上了大雅之堂,并成就文化大产业的发展之路。
在传承中决策文化产业发展新支点
发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龙门农民画,随着岁月的演进,逐步把蜡染、剪纸、年画、绣花、雕刻等传统造型和表现手法运用于画作之中,以其质朴纯真的构思、明快强烈的色彩、粗犷淳厚的线条、夸张变形的构图,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
2009年,龙门县委、县政府提出“以文化论输赢”,实施“文化强县”战略。龙门农民画在“文化强县”战略中以其独特魅力唱了重头戏,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面旗帜。
人才是龙门农民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龙门县实施了“一百千万”农民画人才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为龙门农民画的创作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目前,龙门农民画庞大的创作群体和后备梯队业已成形,有近百名知名农民画画家、3000多名农民画爱好者参与农民画创作。
在融入市场中走产业化发展新路
龙门农民画是广东省内绝无仅有的宝贵文化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走产业化是必由之路。
龙门县委、县政府以产业园为龙头推进农民画产业化发展,以衍生产品为卖点做大农民画产业,以“联姻”手段提升农民画市场活力。
目前,农民画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中国龙门农民画博物馆”已对外开放,二期工程于2011年7月动工。
与此同时,龙门县着力打造“龙门农民客厅”,把农民画元素充分融入农家客厅布置和家居用品制作中,每一件物品都有鲜明的龙门农民画元素。农民画“变身”现代家具,时尚与乡土混搭,使“非遗”走出了历史、走进了生活。
在品牌推广中构筑农民画发展新优势
如何使龙门农民画走出“深山陋巷”、走向世界?龙门县委、县政府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走出去”、“请进来”,构筑全方位宣传网络。
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推广模式,一大批企业和旅游景点纷纷上网参与龙门农民画的创作、推广、销售经营,积极打造销售网点、定点展示和网上推广平台,有效推高了农民画名气。
同时,坚持不懈“走出去”。由政府搭台,把龙门农民画作为民间艺术交流的使者,先后组织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北京奥运会期间,龙门农民画成功进驻奥运场馆展览,受到国内外媒体和多国代表团运动员的追捧。 (记者张 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