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邝惠珍和罗玉桂在巡街。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约4时,住在龙门县城老街的人们都能看到,一群带着红袖章的大妈在巡街。她们均是龙城街道日前组建的环境卫生义务监督队成员,这当中有怎样的故事?
街道聘请12名监督员,分责任片区巡查
午休醒来后,忙了一会儿家务,墙上钟表指向3时30分,邝惠珍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儿,整理衣着戴上红袖章出门了。楼下,伙伴罗玉桂已在等着她。
邝惠珍和罗玉桂都是龙城街道的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两人一起出发,沿着东门路以及周边的高街、木匠街等巷子走去,一边慢步走一边留意路边垃圾桶,还有临街档口门前的状况。
据了解,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改善城市的环境卫生,龙城街道聘请了12名监督员,组建了环境卫生义务监督队。监督员的职责很简单,就是维护街道的环境卫生。安排巡查的地方,都是龙门县城典型的老街小巷。这些地方道路狭窄,民居和档口十分密集,卫生管理的压力也相对较大,是城市环卫与秩序管理的难点。
监督员共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划分一个责任片区,每天上街巡查。发现有乱丢、乱倒垃圾等行为,监督员及时制止,并向居民宣传城市文明,向街道环卫部门反映街道卫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大妈不计得失当义工,居民称赞街道变干净了
邝惠珍今年61岁,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家住龙城街道城内社区。罗玉桂比她小几岁,也已退休。跟她们一样,另外10名监督员也清一色都是女性,年龄多在五六十岁左右。她们都是各个社区的热心居民,由居委会干部推荐的。
作为监督员,按要求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上街巡查一次,每次走完都得一两个小时。大妈们牺牲了陪家人和打麻将娱乐的时间,每天坚持义务上街维护环境卫生。她们的身体力行渐渐感染了居民们,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谷行街一小吃店档主廖先生说,以前图省事他会把洗锅水直接倒到路边,被监督员说过两次后也感到不好意思,现在都用潲水桶装起来了。“‘红袖章’巡街有两个来月了吧,我发现街道比以前确实干净多了,大家爱护公共卫生的意识也提高了。”北门社区庙前街居民黄先生称赞说。
本报记者罗孝宗 通讯员谭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