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依据优势视角,即每个人都拥有无穷的潜能,只要我们创造适合他们能力的的平台给他们参与,他们就能发挥自己潜能的理论,为了恢复特殊儿童的社会功能,展现龙门县特殊教育学校六年级孩子们的潜能,在小组工作发展模式的指导下城南社工设计了这个以“逗逗我开心”为主题的简易豆子画成长小组,通过教会组员制作出一幅豆子画,并把作品展示给老师、家人看,让他们看到组员身上蕴藏的的优势和经验,进而让组员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第一节课的小主题是“逗”我先。社工先介绍这个小组的目的和明确了“同学做错了不能嘲笑同学”、“同学做得好的时候要鼓掌”、“同学做的不好要帮助同学”和“有矛盾要说出来讨论寻求解决方法”这四条小组规范。接着社工拿出已经打印好的豆子画图样分发给组员观看,组员们看了之后都兴趣大发,嚷嚷着要立刻做,对此社工抓住机会告诉他们上课的日期、时间、需要带什么、注意事项和流程。半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组员们依依不舍眼神充满期待的下课了。
豆“发芽”
第二节课的小主题是豆“发芽”。任务和目标是尝试构图掌握构图的技巧,社工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建立初步的信任感。社工拿出10张不同颜色30X50CM的卡纸让组员们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通过这个过程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在选择的过程中,有两个组员因喜欢上同一种颜色的卡纸二发生争执,面对小组内部的矛盾和冲突,社工冷静地引导他们学会了互相谦让和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因为社工明白小组组员冲突是这个阶段小组的必然特征,在解决小组矛盾的过程中,组员之间才会慢慢相互了解对方的特点、需求和处事方式,相互建立信任感,问题的解决能力个语言表达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矛盾解决后,社工发放了把图样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剩下边框的黑白图样,让他们把图样放在卡纸上,用铅笔把图样的轮廓描绘出来。这些图样很适合这些组员的能力,所以他们很快的都掌握了构图的技巧,全部组员都完成了这节课的目标。小组结束后,社工让每个组员用铅笔在卡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下节课在发卡纸的时候就不会乱了。
豆“茁壮”
第三节课的小主题是豆“茁壮”。由于这些组员的手眼协调和手指灵活性不是很好,所以本节课的任务是掌握放豆豆的技巧,尝试粘轮廓。社工把属于他们的卡纸发放之后,就轮流给每个组员的画的边框,涂上适合他们能力的安全无毒的白乳胶,有的组员社工给他的涂了很长边框,有的组员社工给他涂了很短的边框,在涂胶水的过程中,有一些组员会很着急说“我也要,快点帮我涂”,社工会给予语言的回应,告诉他们要学会等待和轮候,通过这样的过程,组员们的耐心得到了提高。我们准备的豆子一共有红、绿、黄、黑、白这五种颜色,在选豆豆的环节,社工也是让他们自己选择,通过这些选择的小细节,培养他们做事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涂完胶水之后,社工通过示范让组员尝试去粘豆豆,组员们都能放,但豆豆之间都是放的很疏远的,经过社工一个个耐心辅导,组员都基本掌握了放豆豆的技巧。这节课出现了让社工很开心的一幕,有一个组员放的不好,另外一个做得很好的组员走过去教他放,说明我们的小组规范形成了基本的团体动力。对此,社工在这节课组织组员进行小组总结和分享,在分享环节上,社工特意发了5课糖果表扬了这个组员的助人行为,希望其他组员都以他为榜样。小组结束后,有1个组员能完全把画的边框用豆豆围起来形成轮廓,有2个组员能完成画的一半边框,其他5个组员都只能完成一小部分。
豆“开花”
第四节课的小主题是豆“开花”。这节课的任务是全部组员的画的边框都用豆豆围起来形成完整的轮廓。小组一开始,社工就扮演组织者协调者和领导者的角色,带领组员进行上一节的内容回顾,告诉组员因为组员之间的能力不一样,有的组员完成的比较多,有的组员完成比较少,所以希望完成比较多的同学先帮助完成比较少的同学,问他们愿不愿意,完成比较多的同学都表示很愿意。经过社工的协助引导和组员们的相互努力和帮助,这节课的任务顺利完成,8个组员的画的边框都用豆子围了起来,豆子画初显雏形,组员们都非常开心。
豆“结果”
第五节课的小主题是豆“结果”。这是小组的最后一节,我们邀请了组员的家长和他们所在班级的老师来观看他们的成果,由于很多家长因为要工作,所以只来了1位家长,老师来了三位。这节课的任务是把画空的地方都用不同颜色的豆子填满,因为有轮廓了,所以组员们完成这个步骤都是非常轻松的,不到二十分钟,全部组员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接下来,社工组织组员们进行总结和分享,回顾了整个小组的过程,引导组员发现自己有那方面的进步和收获,并叮嘱他们把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看完后如果想捐出来义卖的,社工可以做这个事情,有6个组员当场就表示愿意捐出来。当得知小组要结束了,组员们都流露依依不舍的表情,社工告诉他们以后还会经常来的,并发一些糖果奖励他们,经过社工耐心的处理他们的离别情绪,大部分组员都很好的接受小组的结束。
在小组的过程中,社工积极回应组员的需求,帮助他们梳理发言,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正强化鼓励技巧,创造了一个信任安全的沟通环境,促进了组员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豆子画完成的过程既是展现一幅豆子灵活灵现“生长”的纸上的过程,也是这8个“豆豆”提高自信心展现潜能和收获自我成长的过程。虽然小组结束了,但我相信“豆豆们”在小组中收获到生活经验、团队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会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和适应社会的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会通过在社区大型活动中摆摊位的形式,来义卖组员捐出来的作品,将义卖到的善款告知他及其家长并在社工宣传栏公示出来,如果他们需要善款的就给回他,如果不要的,我们就会将善款购买文具慰问社区的困难儿童,并把善款的去向告知他及其家长并在社工宣传栏公示出来。通过这样的后期跟踪服务,使组员们收获到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惠州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城南社工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