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28日下午,全市农业救灾复产现场会在惠东铁涌举行。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将严格按照保单合同条例理赔,实事求是地履行保险责任。
农户冒雨抢收马铃薯
惠东县铁涌镇是“马铃薯之乡”,种植马铃薯2万多亩。其中石桥村种植马铃薯5000亩,被确立为惠州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28日下午,在该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虽然天空下着不小的雨,不少身披雨衣的农户仍在地里抢收马铃薯。“这些马铃薯都被冻坏了,不抢收留在地里就烂掉了。能挖多少算多少,减轻损失。”农户黄水财无奈地说。
看着马铃薯逐渐泛黄的叶子,不少与会人员摇头感叹“可惜”。铁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地损失严重,全镇约2.5万亩马铃薯平均减产八成以上,初步预计损失1.2亿以上。“除了少量个头较大的马铃薯可抢收之外,大部分尚未成熟,受灾之后将无法继续生长,造成较大的损失。”
“受冻和受浸之后的马铃薯不好储存,必须在短时间内销售并吃掉。所以抢收后如何在短时间内销完更是问题。”惠东马铃薯产业带头人、广东九华农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成来说,当前北方的马铃薯库存还较多,不利于惠东马铃薯北上销售,只能在珠三角市场销售。惠东县农业局局长周石喜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推进和协调马铃薯的销售问题。
抢抓复产力争冬种损失春种补
除了惠东马铃薯受灾严重之外,全市各地均有农作物受灾。据统计,全市农作物(含水果)受灾面积37.6万亩,成灾面积23.8万亩,绝收面积12.1万亩,估计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其中惠东县受灾面积最大,达16.5万亩,其次是博罗县10.9万亩,龙门县6.5万亩,惠城区、惠阳区、仲恺区和大亚湾区也均有农作物受灾。受灾农作物主要是马铃薯、水果、蔬菜等,其中马铃薯受灾面积8.5万亩、果树16.6万亩、蔬菜10.3万亩。畜牧业生产总体影响不大,气温回升后即可逐步恢复。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早行动,指导发动群众及早落实抢收减灾措施,重点抓好马铃薯、香粉蕉、柑桔等作物的灾后抢收和田间管理。同时做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调配和供给,指导群众抢抓时间恢复生产;及早谋划春种春播作物品种、结构、规模等,力争冬种冻害损失春种补,确保农产品增产增收,农民致富力度不减退。市政府副市长黄树正要求市县农业部门取消周末休息,最大效率地组织和发展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
对于受灾农户最关心的保险理赔问题,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总经理郭伟超表示,当前该公司正与农业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对马铃薯等承保农作物的受灾面积和程度进行勘察确定。将严格按照保单合同条例理赔,实事求是地履行保险责任。“即使根据保险合同条款,不属于保险责任,我们也将尽最大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对此次受灾事故进行赔付,尽量做到让农户满意,让政府放心,让地方认可。”
据了解,当前惠州已全面实施水稻、马铃薯、玉米、花生、甘蔗和奶牛等6项涉农保险和蔬菜保险试点工作。郭伟超表示,马铃薯受灾最高每亩可获赔1000元,不过具体要视生长阶段及受灾程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