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邹颖。本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朱美娟 摄
白净皮肤瓜子脸,水汪汪的杏眼、樱桃红唇,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90后龙门美女邹颖,选择了一条与专业不相符的路——— 回到农村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她带领村里的姐妹们,用科学方法种田,齐奔种养致富路。
大学毕业后回乡当农民
“小邹,你应该当网红,卖护肤品、化妆品肯定行!”“邹颖,米模你好!”但凡遇到邹颖的客户都会这样打趣她。初见邹颖的人,怎么也想不到她是龙门县顺喜来水稻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2011年,邹颖从惠州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不像她的同学一样进学校当一名教师,而是回乡开展农业创业。当她提出要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时,立刻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为了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邹颖结合国家出台的系列惠农政策,介绍了多个大学生农业创业的例子,通过数月的努力终于说服了家人。
“我成长于龙门平陵镇,和其他农村一样,男人外出打工,留下老妇幼留守。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家里,多靠妇女耕种,收入少又不稳定。”邹颖返乡创业后,很为乡亲着急。另一方面,她意识到,只有从源头统一监管控制好,才能解决餐桌上的安全。
“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方法,既能保证种出安全粮,又可以带动姐妹致富。”这个想法在邹颖脑海中闪过。于是,她毛遂自荐,最先来到平陵镇祖塘村和村干部谈,挨家挨户谈,并到处拜师学习种植技术、四处筹措资金。2012年,邹颖牵头成立龙门县顺喜来水稻专业合作社,有30多户农户入伙,她任理事长,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成立合作社带动800多农户增收
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邹颖通过“六统一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肥料、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分户经营)的经营模式,建立了纯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加工出优质口感美味,营养成分高的免淘清洁米,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人长得漂亮,脑瓜子也灵。”慢慢地,越来越多农户发现邹颖搞农业确有一手。合作社办起来后,注册了“顺喜来”金粘米商标,在省市农产品博览会上亮相,先后捧回一大堆荣誉,如 “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人民最喜爱的土特产(种植类)品牌”、“惠州市名优产品”……名声在外,合作社农民增效增收,社员也由开始的30多人增至目前的212人,连接基地5000亩,覆盖平陵镇祖塘村、龙华镇花竹村、龙城街道城西村、甘香村等地,带动农户800多户,年产值2000多万元,户均年收入由原来的4000元增至7500元。
“自从加入阿颖的合作社后,学到了各种新方法,水稻的产量上去了,销路也不愁,收入不会比老公在城里打工少。”合作社农户钟海珠如今的日子甜如蜜。钟海珠的爱人长年在外打工,家里的田地主要靠她打理,她发动亲戚种了二三十亩水稻,去年收入就达到10多万元。这个主要以女性为主的合作社,成为我市农村留守妇女干事致富的典型。
“今年,我还计划和京东合作,把顺喜来大米销到全国各地,尽己所能反哺家乡,回馈乡亲,帮助越来越多妇女实现致富梦。”邹颖说。
本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朱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