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国第一支红军的龙门10日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中国第一支红军的龙门10日

转载 2018/10/25 10:43:5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今日惠州网 作者:龙门视窗 240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927年 12月 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史称“广州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广州起义失败后,起义军余部1200多人在花县(今花都)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以下简称“红四师”),成为最早使用红军番号的部队。该部于12月19日转战龙门地派,20日进入龙门县城休整并进行改编。后途经平陵白芒坑,就地驻扎休整,随后于29日向海陆丰进发。这支中国最早的红军队伍的龙门10日,在广东乃至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哪些可圈可点的故事?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记者翻阅史料,走访专家,探寻红色足迹。

白芒坑展览室展出的革命遗物。

白芒坑展览室展出的革命遗物。

红四师龙门改编

1927年12月11日凌晨,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起义领导机关在当天发布的《红旗号外》中宣布组织“工农红军”,并公布了工农红军领导人名单。参加起义的工农兵在起义爆发当天就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12月13日,广州起义失败后,参加起义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和黄埔军校特务营等保存下来的主力正规军余部共1200多人,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突破重围,击溃反动武装民团的伏击后,进入花县县城。

据龙门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唐广祥介绍,他翻阅党史资料发现,在广州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只是任命了叶挺为总司令、徐光英为总参谋长,还没有来得及整编部队,所有的起义部队还使用原来的番号。起义失败后,大部分余部聚合到花县县城,中共党员唐维、王侃予、袁裕、徐向前等把来自各部的起义军重新组织起来,宣告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选举叶镛为师长,宋湘涛为副师长,成立了师党委会,由唐维任师党委书记。

红四师的成立,在我军创建初期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红军队伍之一。红四师在花县刚成立,花县、从化反动民团就前来围攻。敌强我弱,红四师被迫一路冲击,打破反动民团的围攻,向东前进,12月19日转战到龙门地派,摆脱了反动民团的围攻,次日经王坪到达县城,在龙门县城休整。

红四师在龙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改编。据红四师十团老兵、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程子华1977年撰写的回忆录《在红四师的日子里》记载,抵达“龙门县城,部队改编为红军第四师,我说的是龙门改编,在花县打仗没有时间改编,师长叶镛,党代表王侃予,袁裕为参谋长。”

在龙门县城,红四师党委书记唐维、政治部主任王侃予正式介绍黄埔军校出身的叶镛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师进行了整编,一营改为十团,由白鑫任团长,徐向前任党代表(后任师参谋长、师长);二营改为十一团,三营改为十二团。

县城撒播红色种子

众所周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军铁一般的“第一军规”,成为我军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作为中国最早以“红军”为番号的红四师,转战到龙门,处处体现着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风范,实践“第一军规”,使得龙门大地洋溢着军民鱼水浓情。

据唐广祥介绍,红四师从花县进入龙门地派后,当晚在高明街休整,露宿骑楼下,不扰民。红四师进入龙门县城时,县城沸腾起来,县城古冚口街 (今顶新街)两侧站满了欢迎红四师的数千名县城师生及各界人士。红四师入城后,以“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为准绳,师部行营设在古冚口街的龙门县商会(1956年易名为龙门县工商业联合会)会址,1200多名士兵则宿营在龙门县伯衡小学(现龙城第二小学)。

驻扎龙门县城期间,红四师积极宣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还在龙门县商会召开了官吏、乡绅、富商会议,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提出筹措军饷。会上,一些土豪劣绅起哄捣乱秩序,因会场门口有红军守卫,他们竟扒开瓦面逃离会场。红军当即把逃走的广茂商号老板简燕常,富商李达周、黎引涛等人抓获。后来,红军还抄没反动官吏朱聘三的商店,并把没收的物资分发给贫民。

“该师镇压反动土豪劣绅,没收他们的钱谷,用以救济贫民;该师纪律严明,买卖公平。”据龙门革命老兵黄云龙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路过龙门》(文载《广州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一文中称,红军在行军途中,还访贫问苦,向广大贫苦农民进行政治宣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留下深刻印象,从此龙门人民见到和知道了由共产党领导的红军。

“红四师在龙门传播革命思想,发动群众打开富人的仓库和商店,将物资和财产分给贫困群众,抓捕一批敢于抵抗的土豪资本家。”唐广祥认为,红四师的这些举措,使得这支军队深得群众拥护,同时为我军后来形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供了较早的实践经验。

聂荣臻元帅题词。

聂荣臻元帅题词。

白芒坑休整3天

红四师离开龙门县城前往河源时,路过平陵山下村白芒坑。当时唐维、叶镛、徐向前等人带领着1200多人的红四师经过白芒坑,在茶店至铲头坳路段休整,并在路边的小溪取水喝。听说红军来了,白芒坑村民拿凳子给红军战士坐,为他们烧开水,家家户户还纷纷煮了番薯给红军战士吃。红四师遂在白芒坑驻扎休整。

白芒坑位于龙门、河源交界处,是当时前往河源的交通要道,三面环山、易守难攻。白芒坑松龄围,是师部驻扎地,红四师的领导人居住在围内。

当时,白芒坑村民生活比较艰苦,喝水要走一段崎岖的山路去挑山溪水喝。红军战士看到这种情形,在白芒坑围屋外挖了一口井,解决了村民喝水难的问题。这口井后来被村民命名为“红军井”,润泽了几代村民。

红四师驻扎松龄围时,军纪严明,做饭烧水自己动手,在围屋的走廊和中堂大厅休息。官兵为当地村民做了不少好事,当地村民也尽力帮助官兵。村民看到寒冬腊月,部队的伤病员也要和其他战士一样到冰冷的山塘洗澡,就把这些伤病员拉进围屋内,烧水给他们洗澡,令红军战士们十分感激。

红四师还向广大村民宣传红军的革命方针和宗旨。村民们第一次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备受鼓舞,带着希冀向往着未来,村民洪观火和另外两名青年洪国盛、洪国房还加入了红四师。

经过3天短暂休整后,红四师12月29日沿河源紫金方向开拔,次年1月5日在海丰与红二师胜利会师。红四师后于1928年冬至1929年春,先后撤离东江地区,为东江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巨大的功勋。

聂荣臻元帅曾为红四师与红二师在东江地区的历史功勋题词:“发扬红军第二、第四师在东江地区的光荣革命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

龙门建设红军纪念园

红四师的番号虽然只存在一年多时间,但作为第一支使用中国工农红军番号的部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红四师的很多骨干后来都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成为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如十大元帅之一徐向前,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裕,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程子华等。

红四师还闪耀着国际共运的光辉。这支部队有几十名朝鲜人,他们曾是黄埔军校学生,后来参加中国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作出特殊贡献,有的还献出了生命,是一群用生命支持中国革命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后来,他们中的部分人回到朝鲜,成为朝鲜的开国功勋,如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委员长崔庸健等。

“红四师是龙门人民最早直接接触的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红军队伍,为龙门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据唐广祥介绍,这些“种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芽成长,使龙门成为江北地区中共武装的大后方,南昆山成为江北地委和江北司令部的所在地。龙门县是江北地区和惠州地区依靠自己的力量最早实现全境解放的一个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作出了特殊贡献。

如今,龙门县工商业联合会旧址、平陵白芒坑等红四师革命足迹经过的地方,吸引了很多党员、群众参观学习。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两三万游客前往参观。

目前,中共龙门县委在平陵白芒坑建设龙门红军纪念园,计划将其打造成珠三角乃至广东省的党员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的宣传基地、红色旅游的目的地,让红军精神代代传承。

文/图 记者侯县军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