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龙门水坑村是一座活着的古村,尽管当下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村内仍保存有古民居、古祠堂、文笔塔等古建筑,可谓十分难得。走在水坑村,仿佛穿越百年时光,和古人静静对话。
村庄选址十分优越
水坑村古时称“蓼溪龙江围”,位于龙门县龙华镇,村庄选址十分优越。
地方志称龙门县在“万山之中、磅礴蜿蜒”,蓼溪嶂在城南20公里,“拔出诸山之表,周围三十里,仰观绝顶,芙蓉插空,列若锦屏”。蓼溪嶂诸峰竞秀,最拔耸者曰招贤峰,踞高眺远,罗浮山近在咫尺。峰上有“卧鹿”池,方二丈,游鱼常出没,冬旱不竭。龙江围选址于招贤峰山麓,“萃山之秀而结庐”,由龙江围分支的山下埔、厦塘等李姓自然村,分列其左右,一字排开。蓼溪水(当地人称“水坑”,水坑村名由此而来)“一水长环”,绕过村后西入增江。
追根溯源
水坑村建村至今接近五百多年的历史,李氏后人在此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据清道光四年龙江围《李氏家谱》记载,龙华水坑李氏由南雄珠玑巷播迁而来,始祖“宋宣政大夫”李景星先由珠玑巷迁番禺,后建业于增城西林都(当时龙门尚未建县,明弘治九年,划增城西林、平康、金牛三都及博罗一小部分建县。)李景星“来徙龙门,二世三世,代有分析,四传至(李)延龄,有子九人。”
李延龄,即李忠,号国相,为“宋镇国总戎兵、靖边元帅”,“鸬鹚、蓼溪、铁岗、番禺、从化各有建居,终于鸬鹚。”这是这个家族首个在蓼溪建居之人。李延龄活跃的年代,恰逢元朝初定、南宋南明流亡朝廷逐渐灭亡之际,“智勇绝人”的李延龄不愿被元朝抚顺,而是起兵勤王。据咸丰《龙门县志》载,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元朝至元十四年)李延龄募集敢死勇士五百人,跟随制置使张镇孙袭取广州界,并屡拒战功,授都统职位。
相关史料记载,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广东新会崖山进行大规模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少帝赵昺投海自尽,南宋彻底灭亡。《龙门县志》记载,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李延龄随卫王(即赵籨)迁厓山,后积劳猝卒于军中。
宋末元初,世道动乱,忙于对抗元朝的李延龄无暇照顾小家,九个儿子作鸟兽散,“或守或迁,有离而百里,有离而他属,散寓辽阔。”具体说来,老大老二居龙门城郊鸬鹚村,老五居番禺,老六老七居从化,老八老九居龙门铁岗,这七个儿子都是李延龄大老婆谢氏所生,而二老婆周氏所生的老三老四(即李秉三、李秉四,李谊、李谅兄弟)则卜居蓼溪,遂于此繁衍了一支家族。
水坑村村后靠山,村前有广阔的田畴,地理位置优越,属密集式布局,祠堂民居等布局有序,以宗祠为中轴线,从左右两侧延伸建民居,建筑之间以小巷相隔,民居大门前置半月形的池塘,整个村落建筑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
水坑村的标志:文笔塔
挺拔的文笔塔是水坑村的标志,文笔塔又称文明阁、文昌阁,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高三层,共18.5米,平面呈六角形,首层塔门上阴刻“文明阁”篆体字的红砂岩石匾额,耸立于城堡式围楼格局建筑当中。塔前置二进深的附属建筑,周围设墙,围墙设四角楼,围墙内壁置跑马道,跑马道下方又有藏身洞。据村民介绍,围墙四周原有壕沟,四面环水,吊桥置在头进中轴线的大门上。
据民间传说,文笔塔是供奉魁星(亦称文曲星)、掌握文人骚客功名命运的神塔,文曲星手执一笔,谁被此笔点中便可高中功名。正因为此,水坑村几百年来留下一个传统,就是小孩在踏入学堂前一定要环绕文明阁一周,预示将来定能学业有成。
两座古祠堂
村中有两座祠堂分别是谊谅二公祠和孟盛李公祠。
谊谅二公祠为纪念秉三公和秉四公(李谊、李谅)而建,始建于明代嘉靖六年(1527年),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祠堂坐南向北,门厅、中厅、祖堂三进沿纵轴线排列,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硬山屋顶,镬耳式封火山墙,头门门额有“谊谅二公祠”阳刻石匾。
经历了破四旧的浩劫,谊谅二公祠的彩绘、雕塑均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连祠堂的对联都无法还原历史的面貌。一般而言,祠堂堂联的内容应为陈述本家族郡望及本姓先祖的丰功伟绩,而谊谅二公祠所贴堂联却颇具现代色彩:夫妻携手科学种田果丰粮盛创造未来事业,合家同心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建设永久家园。
孟盛李公祠为纪念九世祖松莊公在清乾隆期间建造。祠堂坐南向北,三进五开间格局。一进门额阳刻“孟盛李公祠”石匾,石质虾公粱雕刻狮、龙、猴等动物作饰。左右为廊通两进,二进为“蟠根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十三架用三柱后墙承重,后金柱间有木屏风。三进为祭祖厅,厅中有石座木雕神龛,重檐屋顶。头进、二进前面的走廊的山水壁画、诗词书法清晰可见。
孟盛李公祠还是村民办红白事的地方,祠堂内第三进设有灶台、水池若干,不论烹羊宰牛还是烧水做饭均可一站式解决。
古民居、古祠堂、文笔塔等古建筑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古村活着的历史。
部分资料来源:东江时报
由惠州龙门文化编辑
1、龙门县扫黑办
电话:110或0752-7988520(法定工作日上午8:00-11:30、下午2:30-5:30)
邮箱:lmshceb@163.com
地址:县城东门路64号
2、龙门县文广新局
电话:110或0752-7780266(法定工作日上午8:00-11:30、下午2:30-5:30)
邮箱:lmwgxj7780266@126.com
地址:县城文化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