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对症下药打开崭新局面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对症下药打开崭新局面

转载 2010/07/12 09:14:5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42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左潭镇地处龙门县的北部,是一个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资源贫乏的山区镇。2003年,该镇被省、市排查确定为存在相对突出问题镇。
    去年以来,市委副书记陈仕其率由市农业局、市农技推广中心、市汽运总公司、惠州农业学校以及县有关部门组成的固本强基工作组进驻该镇后,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大力发展镇村经济这一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解突”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使该镇各级党组织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干部群众思想有了明显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明显进步,“解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自工作组进驻以来,左潭镇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20天完成左铁线公路改造拆迁工作
    “观念一新天地宽”。经济要发展,关键在人的思想。因此,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当地干部群众的观念成为“解突”工作的首要问题。
    去年以来,市委工作组深入到左潭镇广大农村,走村入户,开展调研活动,查找落后原因,选准脱贫项目,组织项目实施。去年召开的“解突”工作动员会上,陈仕其就如何解决左潭经济相对落后问题提出了要“抓学习、抓发动、抓关键、抓发展”的要求,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新观念,正视矛盾和困难,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坚定了摘掉贫困落后帽子的信心和决心。
    市委领导和工作组同志的言行感染了左潭镇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激发了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全镇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以前,左潭镇群众上访全县出了名,道路拆迁是件棘手的事。自工作组进驻以后,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在左铁线公路改造的拆迁过程中,涉及到3个村委会200多户群众,群众积极支持配合,只用了20多天就完成了拆迁工作。
    针对原镇委班子软弱无力,思想涣散,执政水平不高的现象,在工作组的帮助下,龙门县委及时调整了镇委主要负责人。同时,选派了7名镇政府年富力强的年青干部到7个贫困村挂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工作组的同志亲自为镇村两级的干部上辅导课,培训镇村干部500多人次,并通过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渠道,努力提高干部的理论修养和工作水平。
    把建扶贫电站作为发展镇村经济突破口,种植2.3万亩柑桔,引进3个项目解决800多人就业
    为切实解决镇村经济相对落后问题,市、县工作组和左潭镇党政班子成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系统整治方案,确定了两条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路子。
    市、县工作组利用当地水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建设水莲峒扶贫电站作为镇村两级集体经济脱贫的突破口。为了促使项目早日上马,陈仕其身体力行,坚持每月1至2次到电站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为电站建设出谋划策,筹集资金。特别是今年2月,在工程运作最困难时期,陈仕其亲自为项目筹集资金,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市、县工作组的同志长期驻扎在电站建设现场,住在深山,指导电站建设,协调市、县各方关系。目前,电站建设顺利推进,低引水头已完成工程量70%,可在8月底发电;高引水头可在12月份投入发电。整个电站总装机容量480千瓦,建成投产后年纯利约66万元,可解决左潭镇镇村两级集体经济脱贫问题。
    工作组的同志积极引导村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三高”农业。其中重点以“笋竹”和“红江橙”的推广和种植为突破口,开发和利用25坡度以下山地资源2.5万亩。目前全镇已种下近2.3万亩的柑桔,预计今年人均纯收入达3250元。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同志到镇、村多次举办种果技术培训班,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有近2000人次群众参加培训,甚至有果农拿着剪下来的果树枝前来求教;龙门县委组织部挂点土湖村委会后,引进了种菜项目,并引导和带动当地群众种菜脱贫致富。
    工作组还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协助镇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上半年共引进食用菌培育场、笋竹加工厂和造纸粗坯厂3个项目,可直接或间接解决80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组的同志还多次到惠东联系,先后输送60多人到惠东鞋业加工厂就业。
    基础设施建设紧锣密鼓,大坑村已完成水泥路面硬底化2.2公里,筹资20多万元治理左潭河道
    去年以来,工作组的同志积极协助左潭镇加大公路、电力、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整治镇村环境。
    目前,龙塘线左潭路段和左铁线公路改造工程建设正紧锣密鼓;大坑村按计划完成水泥路面硬底化2.2公里;新寮村和合头村道硬底化已完成路基平整,预计年内可完工;下埔村水口桥已立项准备兴建。
    工作组还积极协助镇府规划建造日供水量1200立方米的圩镇新自来水厂,以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同时,抓紧督促总投资4600多万元的左潭11万伏变电站建设进度。并筹资20多万元用于清理左潭河的两岸的垃圾,治理河道,使左潭镇又显出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
    本报记者谢跃辉 通讯员孙伟存 林富如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