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2012年3月26日惠州边界行在龙门县地派镇,位于渡头村新围村民小组的见龙围炮楼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建筑。和一般的炮楼不同,见龙围炮楼平面呈“器”字形,远观如欧洲中世纪时的城堡;更让人惊叹的是炮楼有着几乎完美的防御系统,四面共有242个射击孔,不留任何一个射击死角给敌人躲藏。为了更好地了解见龙围炮楼的构造,“惠州边界行”采访组找到见龙围始建者刘学荣的裔孙刘灼新。刘灼新今年72岁,长期从事建筑行业,如今自己开了一家建筑设计专业馆,对古建筑颇有研究。当然,他最熟悉的古建筑还是自己生长于斯的见龙围炮楼。
独特建筑设计全省罕见
见龙围是晚清举人、两广学务处查学员刘士骥的故居,占地面积2630平方米,始建于清道光四年 (1824年),落成于道光六年(1826年),为三堂、二横、一围龙结构。炮楼则始建于咸丰三年(1853年),落成于咸丰七年(1857年)。见龙围与炮楼的始建者均是刘士骥的祖父刘学荣。刘士骥是晚清叱咤一时的龙门名人,他的故居自然受到世人的瞩目。
与见龙围相比,外形独特的炮楼更引人注目。炮楼位于见龙围右侧,可鸟瞰全村。过去的人大多喜欢为炮楼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如龙城街道花园围的焕文楼,以及《东江时报》曾报道过的惠阳区镇隆镇的炮楼群,均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但见龙围炮楼则阙如,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尽管如此,见龙围炮楼仍可称为惠州地域内最具特色的清代炮楼之一。用刘灼新的话来说,炮楼的每一处设计都蕴含了那个时代工匠的智慧,有些独特的建筑设计,不仅在惠州是独有,在全省亦是罕见。
150多年过去了,4层高的炮楼仍屹立如初,从外墙来看丝毫没有破败的迹象。据说刘学荣在修建炮楼地基时,使用了必须8人才能抬得动的巨石做基础,地基的范围一直外延到炮楼外墙的七八米处。至于地基有多深就无人知晓了,但刘灼新听老人家说这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敌人挖地道进入炮楼,估计也有近10米之深。
如此稳固的地基,才有今天仍固若金汤的炮楼。遗憾的是,炮楼的内部结构却损坏较严重。刘灼新遗憾地说,炮楼历代均有维修,由公尝(即家族用于集体公益事业的经费)出资维护,直至改革开放后,家族再没有公田,公尝制度也就取消了。从那时候起,炮楼再也没有得到维修,日渐破败,用于支撑各楼层的木梁逐渐被雨水和虫蚁所腐蚀,最终坍塌。据新围村民小组长刘伟添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时仍能走木楼梯到楼顶,如今只能站在底层,望着横七竖八悬在空中的木梁心生感慨。
将防御体系发挥到极致
炮楼是冷兵器时代的特色产物,以完善的防御体系而著称。见龙围炮楼则将这种防御体系发挥到极致,足以让敌人望而却步。
在炮楼的首层可看到一个门,高1.9米,宽0.8米,门楣内为石槽,门楣外
有数个小方孔,距门不到两米的地方有一个水井。以前的石槽用来装水,如门外有人用火、烟攻击,门内的人就打井水,把水放在门楣上的小石槽里,水就会向外流出,把火、烟熄灭。
其实,见龙围炮楼独特的射击孔设计根本不会让敌人有火攻大门的机会,因为大门两侧的射击孔,射击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门前,更延伸到外墙,让敌人无法紧挨外墙从而躲过守军射击。
刘灼新说,一般的炮楼的墙角通常是直角,一旦敌人冲到墙脚下,楼上的射击孔就很难看到敌人,但见龙围炮楼的四个朝外的墙角,却是罕见的锐角,这种设计能让近距离防御的射击孔能够拥有更宽的射击范围。
原来,见龙围炮楼平面呈“器”字形,即每个楼角都呈“口”字形向外延伸。刘灼新发现,每个向外的楼角都不是传统的直角,而是由一个锐角和两个钝角组成。“这种设计能让底层和楼上的射击孔能观察到任何一处墙脚,让敌人无处藏身。”
结合这种设计,再配以数不胜数的射击孔,见龙围炮楼具备了卓越的远战和近战的能力。经过现场点算,炮楼的四面墙上一共有242个射击孔,其中较大的孔既是窗户也是炮孔,能发射大口径火炮。除此之外,炮楼顶层还有高大的女墙,守军可居高临下射击远处的敌人。
有人想投资重修炮楼
据有关资料显示,见龙围炮楼面阔17.67米,进深16.68米,占地面积约295平方米。这不到300平 方米 的内部空间也 大 有 乾坤。刘灼新介绍说,炮楼内有水井、粮仓、伙房,每一层都区分出用于居住的房间和用于聚会商议的议事厅。炮楼内房间之多,足够容纳过去所有的见龙围村民。
在清末,社会动荡,不少地方武装力量会以反清为名洗劫沿途村庄。见龙围也遭遇过一次这样的劫难,幸好有炮楼保全了全村人的生命。据刘灼新回忆,那场发生在百余年前的战斗,入侵村庄的是一支叫“黑旗仔”的武装,他们攻下了龙门县城,却无法攻破见龙围炮楼。
除了完美的防御体系,见龙围炮楼也有不少宜居的优良设计,比如窗户的大小,东面比其他三面要宽敞一些,这是为了采光更多,从而达到照明、干燥的目的;又比如炮楼里还有天井,是为了能让一楼的大件物资能用吊索迅速吊到顶楼,省却了走楼梯之烦;还有炮楼顶端竖有两根避雷针,炮楼100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雷击。这些无不显示了炮楼建筑师的匠心独运和高瞻远瞩。
鉴于见龙围炮楼如此不俗,村民也渴望炮楼能够得以重修,恢复昔日雄风。据刘伟添透露,已有一些老板想投巨资重修炮楼,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刘伟添说,炮楼的主体结构完好如初,只是木梁和楼板年久失修,重修成本并不会太高。村民也希望通过重振炮楼雄风,达到教育下一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