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迈“技工”靠摆摊维持生计
转载
于 2013/02/01 13:59:5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153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县城的街头巷角走窜,总可以看到熟悉的身影,他们是传统技术的传承者,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同一个地方摆摊谋生,久而久之也成了一个地方的标志。朋友约会时,一句“在桥头剃头阿伯那等。”朋友总可以准确无误地找到约会地点。
五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
50多年来,世易时移,陈木兴和伍洛兴却数十年如一日地守在甘香桥头附近为市民提供剃头服务。两位师傅虽然白发添鬓,但是身体矫健,不料一位年龄已是82岁,另一位也72岁了,均在桥头经营剃头摊50多年了,为附近市民所熟悉,偶尔会有路过的市民向两位师傅点头招呼。
“大多都是从前的熟客,现在发廊多了,客人少了,光顾的多是从前的熟客,偶尔他们会带他们的孙子来。”陈木兴解释道。记者采访的时候,伍女士带着未满周岁的孙子前来剃头,她说“两位师傅一直在这里摆摊剃头,那时候我的小孩在这里剃头的,现在我的孙子也在这里剃头。”
自立门户前要当3年学童
伍洛兴向记者透露,在那个年代,只有掌握一门技术才能不饿肚子,所以他年纪轻轻就学剃头了,“为了学一门技术,也为了填饱肚子,14岁就去剃头巷免费当学童,这一学就是3年,刚开始只是打杂,到了后来,师傅才愿意慢慢传授剃头技巧,后来要下到农村‘实习’几个月才能自立门户,自立门户后先在剃头巷那边摆摊了几年,后来这条路修好才在这里摆摊的。”
“学童之路固然是艰辛,却还有个3年的时限,但是现在生活艰辛却望不到头。”伍洛兴向记者细细道来,“现在物价越来越高,我们收费却不能涨太高,仍然是3至5元的低水平,虽然都比周围的发廊便宜,但是客流量越来越少,每日收入只能维持在10元至20元,仅仅够糊口而已。”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换工作的时候,陈木兴则无奈地说:“除了剃头我什么都不会,年纪越来越大了,只能过得了一天是一天了。”
坚守为了能抽空照顾老母亲
和两位剃头师傅同在甘香桥头长期摆摊经营的还有一位46岁的修单车师傅,他叫李锡光,26年前就在桥头摆摊。除了一应俱全的单车修理工具,李锡光还备有一个老爷椅和一张小桌子,桌上摆着一个牌子,写着“天天有新闻”。“我喜欢看新闻。最喜欢就是看民生新闻。”李锡光说,他每日坐着与朋友聊天喝茶,侃侃新闻,倒也悠闲自在。
“在这里摆摊修单车虽然赚钱不多,但是胜在自由。”李锡光透露,他家的老母亲病了已经多年了,行动不方便成了他最担忧的事情,“如今在外工作时间都是限制得死死的,所以就算生意额每况愈下,我还是选择留在这里修单车,万一有个情况也能及时赶回去母亲身边。”(苏丽萍)